王澤應 張歡
左宗棠是中國近代史上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齊名的“晚清四大名臣”,因年近古稀載棺出塞、收復新疆而被世人贊為“民族英雄”,他的人生價值追求是“不為名儒,即為名將”。當代作家王開林的新著《功名訣:左宗棠鏡像》(湖南文藝出版社,2025年版),以左宗棠建立非凡的功名為兩大關注點,從而尋根溯源,究元探本,有不少新的發現和獨特見解。
《功名訣:左宗棠鏡像》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不同于一般的傳記類作品,該書既有“立乎其大”的價值眷注,又有“著眼于遠”的精神觀照,還有“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宏微合論,本質上是一部史論結合、史思俱重、以史拓論的著作。
《功名訣:左宗棠鏡像》上卷揭示“非常功”乃是非常之人憑借非常之道、非常之德、非常之智、非常之能建樹起來的豐功,不乏對非常之事、非常之勢、非常之時的審視和洞悉。左宗棠將個人的志向抱負與國家民族的急切需要聯為一體,其價值密碼和成功要方盡在其中。
左宗棠初為幕僚,便展現出遠超常人的智慧與謀略,憑實力征服了兩任湖南巡撫,成為實際主持全省軍政要務的“影子巡撫”。他受命籌建楚軍并率領它馳援江西,其卓越的軍事組織才能與指揮若定的本領得以酣暢淋漓地展現出來。面對西北亂局,左帥在軍政方面雙管齊下,剿滅匪患,安撫良民,再次立下大功。他統領西征軍穿越茫茫沙漠,克服重重險阻,最終收復新疆,堪稱壯舉。這位晚清時期有名的“救火隊長”,功成而不求身退,處于暮年,在中法戰爭中仍舊保持英雄本色,決意與侵略者拼死一戰,直至病逝在福建海疆,其愛國情懷異常熾熱,感人至深。
左宗棠的功名早有定論,但他建樹不朽功名的秘訣仍值得后人研尋探究,作者對晚清歷史做深入的剖析,給湖湘人物以確當的評價,可使讀者獲得人生的啟迪和價值的開掘,從而觸發如何取法先輩、建樹豐功美名的理性思考。 《功名訣:左宗棠鏡像》下卷“非常名”圍繞對非常之名的認識、對待和處理而展開。“名非天造,必從其實”(王船山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對待功名應有的態度之一。該卷巧妙選取左宗棠與同時代歷史人物的交往故事,呈現出一個以左宗棠為中心的朋友圈,從不同側面深入挖掘左宗棠獨特的人格魅力,展現他的處事風格和“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智慧,其要義在于建構“既有我又無我或曰超我”的主體精神。左宗棠自詡“今亮”,憑借過硬的功夫和超強的本領,得到了同時代眾多高手的一致認可,其中不少人與左宗棠政見不一、個性不齊,但他們對左宗棠的才能和功績由衷地欽佩。作者用一個個精心遴選的故事,將左宗棠真實、立體的形象塑造出來,讀者披覽之時,便能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位晚清名臣的德性涵養。“名非名,非常名”,這個啞謎便有了謎底。
《功名訣:左宗棠鏡像》以正史為龍骨,萃取野史稗鈔之精華,于同時代人的文集中尋繹線索,以書信、日記、年譜為佐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立論有據,史思和鳴。作者采用“鏡像”的隱喻,既映照出左宗棠在軍政舞臺上的宏大事功,又折射出其內在性格的幽微之處。這種雙重映照,使書中人物既非“高大上”的完美偶像,亦非野史中的獵奇符號,而是一個在傳統倫理與近代變局中不斷調適自我的真實個體,一個在歷史上建非常之功、享非常之名的非常之人。
對于大多數讀者而言,《功名訣:左宗棠鏡像》的魅力還在于呈現左宗棠成功成名皆有痕有跡、可感可知。左宗棠的“非常功”“非常名”至今仍砥礪后人,激勵人們在“立德”的基礎上“立功”“立言”,并獲得使“德”“功”“言”實現圓融統一的精神動能。這是一把“密鑰”,它就在讀者手中,開卷即可有益。
責編:潘華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