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佰龍 毛 輝
在2025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舞臺上,邵陽學院食品與化學工程學院的“鹵汁中酵母菌抑制寄生曲霉生長和黃曲霉毒素合成研究”項目,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斬獲省賽特等獎。這一殊榮彰顯了近年來該院以“產創融合”為核心理念,推動專業教育與產業創新深度協同的改革成效,探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如何以“產”為基石、“創”為羽翼,在產業“鏈”上培養人才的創新模式。
豆腐創新項目破繭成蝶
來自食品與化學工程學院的學生團隊,對傳統豆腐產業開展了深入調研,決定從一種天然防腐劑入手。團隊主要成員、大四學生何曉暄介紹,項目靈感源于湘西南地區豆腐作坊生產效率低、產品難以長期保存的現狀。在導師悉心指導下,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保鮮劑,抑制寄生曲霉生長和黃曲霉毒素的合成,從而顯著提升豆制品的保質期。
“從實驗室小試到企業生產線中試,每一步都離不開學院產創融合平臺的支撐。”何曉暄坦言,該院為項目提供了發酵工程實驗室、食品分析檢測中心等硬件資源,并聯合當地龍頭企業邵陽豆制品公司共建“產教協同創新基地”,讓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項目最終以“技術+產業”雙維度優勢,在挑戰杯評審中贏得專家們的高度認可。
扎根產業沃土培育創新之花
食品與化學工程學院的產創融合之路,始于對區域產業特色的精準定位。邵陽作為“中國豆腐之鄉”,擁有百年豆制品加工歷史,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技術瓶頸。學院主要負責人表示:“我們確立‘服務地方、賦能產業’的辦學定位,將豆腐專業 打造成集工藝傳承、技術創新、產業孵化于一體的特色學科 。”
產教融合基因滲透于育人全過程,該院構建“三階遞進”培養模式:大一開設《豆腐文化與非遺技藝》課程 ,讓學生在作坊實踐中理解傳統工藝精髓;大二依托“食品工程虛擬仿真平臺”開展數字化設計,培養技術革新思維;大三進入校企共建的“豆制品產業學院”,參與真實項目研發。畢業生劉婷便是受益者,她在產業學院孵化出的“速食豆腐預制菜”項目,畢業后直接落地邵陽某食品公司,使得該公司年產值突破500萬元。
搭建技術轉化“高速通道”
在學院辦公樓走廊,一塊“產創融合成果展板”格外引人注目:近三年校企聯合研發項目23項,技術轉化率達65%,帶動地方企業新增產值1.2億元。這背后,是學院構建的“三維協同”創新機制——企業提出技術需求、學院組建跨學科團隊攻關、政府提供政策資金支持。
以“邵陽豆制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例,聯盟由學院牽頭,聯合8家龍頭企業、2家科研院所組建。企業每年投入200萬元研發基金,學院選派教授擔任技術顧問,共同攻克豆腐保鮮技術、風味物質調控等難題。聯盟孵化出的“低溫豆腐保鮮技術”已授權3家企業使用,延長產品貨架期至15天,助力邵陽豆腐走向全國市場。
“挑戰杯的榮譽僅是起點。”團隊負責人計劃畢業后繼續深耕豆腐產業,并將項目成果申報科技攻關項目。該院將致力于更宏大的布局,計劃聯合地方政府啟動“邵陽豆腐 產業創新港”,打造集研發、孵化、展示于一體的產創綜合體,力爭將豆腐產業打造為全國食品工程領域的標桿。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