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朱倩萱
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青山綠水間,藏著一座千年侗寨——巖腳侗寨。這座始建于南宋時期的古寨,因獨特的女性首領文化,被譽為“絲路女兒國”。明朝中葉,一條4公里長、1.5米寬的驛道穿寨而過,讓這里成為湘黔桂古商道的重要節點。歲月流轉,如今的巖腳侗寨已華麗轉身,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傳統文化村落等多張名片加身的旅游勝地。?
巖腳侗寨航拍圖 舒昭兵攝
走進巖腳侗寨,青石板驛道訴說著往昔的繁華,吊腳樓群錯落有致。景區深度挖掘文化資源,推出農耕、侗琵琶、侗語侗歌、打糍粑等豐富多彩的研學體驗活動,吸引著各大高校和中小學生紛至沓來,開展研學寫生和夏令營。
云霧溪歡樂谷則為游客提供了特色用餐與趣味水上娛樂項目,每逢假日,村民自編自演的情景劇《絲路女兒國》、歡快的竹竿舞等互動節目輪番上演,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村寨。?
雕花蜜餞 朱倩萱攝
巖腳侗寨的魅力,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寨子里,湖南省級雕花蜜餞傳承人羅先梅正在直播間手持特制刻刀,于青皮柚片上嫻熟雕琢“萬事如意”的字樣,邊直播邊介紹:“選未成熟青皮柚,皮厚韌性足,雕刻講究輕穩勻,老紋樣藏著侗家祈福心意。”
這項分布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及周邊的技藝,經切片、雕刻、清水漂洗、銅鍋沸煮、蔗糖腌釀、翻曬烘烤等多道工序,將柚片雕琢成栩栩如生的奇花異草、飛禽走獸。它既是獨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又是美輪美奐的工藝品,202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苗族織錦 朱倩萱攝
苗族織錦同樣獨具匠心。鍬里地區的花苗姑娘用織錦機織出種類繁多的織品,從新娘蓋頭、花帕,到錦衣、背帶,無一不精美。常見的人字形、十字形等圖案,經姑娘們精心規劃,構成一幅幅簡潔明快的畫面,生動展現了苗族人民的勞動與生活。
手抄歌詞本 朱倩萱攝
?侗族琵琶歌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及周邊侗族村寨流傳已久,分為“抒情歌”和“敘事歌”。抒情歌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甜蜜旋律,敘事歌則以說唱形式講述民族歷史、民間故事等。歌手自彈自唱或男彈女唱,歌詞多為七字句、九字句,曲調豐富多樣。?
如今,巖腳侗寨正以非遺為媒、以旅游為橋,讓千年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光彩,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非遺賦能的鄉村振興之路。
責編:朱倩萱
一審:朱倩萱
二審:李昆勵
三審:石偉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