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洋子)曾經讓長沙市民,尤其是開福區北部片區通勤者苦不堪言的芙蓉北路(興旺路—興隆路),如今面貌煥然一新。那句“不是在等紅燈,就是在等紅燈路上”的無奈調侃,正逐漸被“一路綠燈”的順暢體驗所取代。記者了解到,長沙交警通過精準施策、科技賦能和精細管理,對這條交通主干道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升級改造,實測數據顯示,高峰時段行程時間縮短近30%,等紅燈次數銳減,通行效率獲得顯著提升。

芙蓉北路(興旺路至興隆路段)信號燈分布示意圖 來源:開福交警
芙蓉北路是開福區北部片區的交通主干道,特別是興旺路至興隆路段,密集分布著14個信號燈路口,高峰時段車輛平均需停車7至8次,是區域交通的“堵點痛點”。開福交警調研分析,發現這些路口老舊單點信號機各自為政,上下游路口缺乏協調聯動,車輛常常遭遇連續紅燈。同時,行人過街距離長、二次過街信號設施不完善,以及主輔道車流無法有效分離控制等問題交織,導致機動車和行人的等待時間都異常漫長,司機們對此怨聲載道。

交通優化示意圖
民有所呼,警有所應。面對市民對“綠波”通行的強烈期盼,長沙交警深入調研,精準把脈,打出了一套交通優化的“組合拳”。
路口煥新,設施智能化升級。交警部門聯合多方力量,將沿線老舊、孤立的單點信號機全面更換為先進的智能聯網信號機。這一“智能大腦”的上線,實現了上下游路口信號的實時協調與聯動控制,從根源上破解了“一路紅燈”的尷尬局面。
精細化設計是提升體驗的關鍵。在實現信號聯網的基礎上,交警對路口進行了精雕細琢的改造。通過完善輔道左轉及非機動車專用信號燈,實現了主輔道車流的獨立控制,有效解決了以往主輔道車輛“搶道打架”的混亂局面。信號相位的配時也得到科學優化,力求平衡各個方向的車流需求。針對行人過街難題,實施了“一燈一線”的專項整改,優化了行人二次過街的信號設置和通行方式。此舉不僅顯著縮短了行人一次安全過街所需的時間,增加了半幅行人通行的頻次,還同步降低了整個路口的信號周期時長,使機動車和行人的等待時間雙雙減少。
為了最大程度適應道路特性,交警創新性地采用了分段式“綠波”協調策略。根據道路實際條件,將芙蓉北路(興旺路—興隆路)科學劃分為“橋下段”(興旺路—高沖路)和“地面段”(新安路—興隆路),量身定制了不同的通行優化方案。在橋下段,巧妙利用現有的行人二次過街安全島,成功將全天各時段的信號周期縮短了20秒(高峰由170秒降至150秒,平峰由150秒降至130秒,夜間由120秒降至100秒),讓機動車和行人都能減少等待。在地面段,則在充分保障行人一次安全過街的前提下,精心設計了雙向通行的“綠波帶”,顯著提升了南北向車輛的通行連續性。
經過改造,該路段通行成效明顯。數據顯示,高峰時段,車輛通過該路段的行程時間由原先的近20分鐘大幅縮短至12~14分鐘,停車次數從7~8次銳減至2~4次;平峰時段,行程時間也從15~18分鐘優化至11~13分鐘,停車次數由6~7次降至2~3次,整體行程時間縮短約30%。
車輛等待紅燈的時間也顯著“縮水”,尤其是橋下段機動車的最大紅燈等待時間下降明顯:高峰時段從106秒降至90秒,降幅達15.1%;平峰時段從92秒降至79秒,降幅14.1%;夜間時段從82秒降至63秒,降幅23.2%。高德地圖數據顯示,芙蓉北路早晚高峰擁堵指數下降了9.4%,平峰時段下降了8.9%,通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現在從青竹湖開到北二環,一路綠燈的感覺太好了!”一位經常通勤于此的司機吳師傅由衷贊嘆。
長沙交警溫馨提醒廣大駕駛員,為了持續暢享“綠波”帶來的便利,建議按照道路設計時速行駛,高峰時段控制在45~55公里/小時,平峰時段控制在50~60公里/小時。交警表示,將持續監測該路段的交通流變化,對信號配時進行動態優化和微調,致力于讓每一位市民在芙蓉北路上的出行都更加舒心、順暢。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