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高額優惠能持續多久?
實質是各大平臺對市場份額、用戶流量以及未來入口主導權的爭奪,目前已有所降溫
“0元購的茶百道、2.8元的絕味鴨脖、6.28元的袁記云餃……”日前,在社交平臺上,網友“葫蘆王”曬出自己的“外賣戰績”,甚至有的外賣預約單已經排到了周四。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爆單”成了不少外賣騎手口中的高頻詞。7月5日晚間起,阿里美團外賣大戰周末升級,開啟新一輪外賣補貼,美團、淘寶閃購率先發放大量外賣紅包券,部分外賣可“零元購”。8日,記者瀏覽各大外賣平臺發現,目前“外賣大戰”已有所降溫。
高額優惠來襲,周末大爆單
“上周六我們店全天有300多單,今天單量已經恢復正常,但是還有之前的一些預訂單沒有做,預計全天100單左右。”8日,長沙某連鎖品牌奶茶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個周末由于訂單量非常大,整個門店根本做不贏,店員都要“忙哭”了。
這場大戰的導火索,源于淘寶閃購在7月2日宣布的500億元補貼計劃,欲在即時零售市場分得一杯羹。這一舉動猶如點燃了導火索,美團迅速做出反應,7月5日當晚,美團外賣密集推送“0元喝奶茶”“18-18元”“25-20元”等優惠補貼,強勢應戰。
這場補貼狂潮直接引發流量的“井噴”,在如此誘人的優惠下,消費者紛紛涌入平臺下單。網友反映,出現點餐頁面卡頓等現象。隨后,美團回應稱,可能是參與活動人數過多,導致網絡擁擠。根據美團內網公布的信息,截至7月5日22時54分,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已經突破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超過1億單。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場大戰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實惠。有騎手表示,外賣大戰讓他的收入大幅提升,平常一天凈賺200元至300元,上周末能達到上千元。
而商家們的感受則更為復雜。一方面,訂單量的大幅增長讓他們看到了生意火爆的希望。“訂單多了,收入肯定會增加,這是好事。”長沙一家快餐店老板表示,但另一方面,他們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突然這么多訂單,我們準備不足,食材差點都不夠用了。而且雖然有平臺補貼,但利潤還是被壓得很低。”此外,一些商家還擔心,這種依賴補貼的訂單增長能否持續,一旦補貼結束,生意是否又會回到原點。
“大戰”已降溫,但仍有商家入局
8日,記者打開淘寶閃購界面,“滿35減8”“滿25減13”“滿15減11”等閃購優惠券撲面而來。相比兩天前,這樣的優惠力度已顯“溫和”,但仍有商家積極入局。
7月8日,京東外賣宣布:正式啟動“雙百計劃”,投入超百億元真金白銀扶持更多品類標桿品牌銷量破百萬。這場大戰,表面上是平臺之間的補貼競賽,實則是對市場份額、用戶流量以及未來入口主導權的爭奪。
“哪家優惠力度大,就用哪家。”平時熱衷于點外賣的市民小嘉直言,自己就是沖著優惠去的,要是優惠力度降下來,可能就不會這么頻繁地點外賣了,畢竟有些東西不是非吃不可。
然而,這種狂歡式消費背后,也隱藏著一些問題。有消費者反映,由于訂單量過大,商家出餐速度變慢,配送時間延長,原本方便快捷的外賣服務,如今卻需要等待很長時間。
那么,外賣平臺之間的這場仗會打多久?高盛在最新研報中構建了三種競爭情形,以評估外賣配送和即時零售市場的未來格局。高盛測算,京東、美團、餓了么三家公司僅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總投資額就達250億元人民幣。此輪競爭將持續更長時間,預計將在2025年9月達到投資峰值,隨后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出現拐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曾約談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企業,要求平臺合法規范經營,公平有序競爭。
有分析人士指出,外賣大戰雖在當下給消費者帶來了福利,給市場帶來了活力,但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平臺、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期待一個更加健康、可持續的市場環境。而這,或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條擺脫單純補貼依賴的發展之路。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