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名片
保鮮花制作工
通過特殊的工藝,將鮮花制成保鮮花(永生花),實現長久保存并應用于裝飾、禮品等多種場景。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俊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示了17個新職業和42個新工種,其中,在“園藝產品加工工”職業下增設“保鮮花制作工”工種。近日,記者采訪了保鮮花(即“永生花”)制作工劉冰,聽他講述如何將鮮花“凍齡”。
劉冰正在制作永生花工藝品。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數邑 攝
讓每一朵“永生花”成為獨特的藝術品
根據玻璃罩的尺寸和形狀,精心修切干花泥,再將玫瑰、繡球、滿天星等花枝剪至適當的長度……7月盛夏,在花語茶香(東塘總校)內,劉冰正在制作永生花工藝品。在他的巧手之下,玻璃罩下的永生花宛如一個“微型花園”,一半熱烈、一半溫柔。
將“鮮花”變成“永生花”,需要經過許多精細環節和復雜工藝,而選材至關重要。
“像玫瑰、繡球等花瓣厚實、結構緊密、色彩鮮艷的花卉,比較適合進行加工處理。”劉冰告訴記者,拿玫瑰來說,花朵大小要適中,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觀賞效果;花柄粗細要均勻,便于后續制作與固定;花型要完整且對稱,開度適中,既不能過于緊實,也不能完全開放,才能展現花朵的最美狀態,“滿足了這些要求,才能讓每一朵永生花成為獨特的藝術品。”
緊接著,挑選出來的鮮花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花柄的修剪后進入下一道工序——脫色脫水。劉冰說:“將整理好的鮮花浸泡進化學溶液中,等花朵顏色完全脫凈后,要迅速把它移到有機液體中浸泡,讓鮮花在保持形態和濕潤質感的同時去除多余水分。”
“此外,還要經過染色、固色、風干等環節,才能讓鮮花‘凍齡’。”劉冰還告訴記者,永生花剛進入市場時,制作全靠老師傅的“手感”,比如染色時多一秒、少一秒,成品的顏色都會不一樣,而現在工業化生產設備替代了部分人工,能精準控制脫水時間和溫度,永生花的部分加工環節有了標準化管理,“不過,花型整理等環節仍舊需要人工來操作,因為機器不能把每片花瓣調整為“獨特的美麗狀態’。”
期待更多人加入“美好的行業”
從事花卉行業將近20年,劉冰經歷了行業的一系列變化。“我剛入行的時候,花店售賣的花束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裝飾。后來,花束不再是單一的花種,加入了配花、綠葉、包裝等元素,出現了田園風、歐美風、韓系風等不同風格。”
“大概七八年前,長沙的花卉市場出現了永生花,大家對它的第一反應是‘假花’。”劉冰還記得,當時不少人看到永生花時,都會忍不住掐一下、捏一下,“其實,永生花的花瓣很嬌貴,如果你捏一下,它的花瓣就會出現褶皺,并不像鮮花的花瓣能夠自然回彈。”
除了對永生花的不了解,消費者還對其高價存有質疑。“最初,一朵玫瑰永生花能賣到上百元。”不過,永生花這個一度小眾的品類,如今正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同時,隨著從業人員數量持續上升,永生花的價格也逐漸下降。“如今,消費者能以更實惠的價格購買到高品質的永生花工藝品。”劉冰表示。
隨著消費者對花卉品質和藝術性需求的提升,保鮮花制作工通過技術手段延長花卉觀賞期,滿足現代生活美學需求,成為新興市場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永生花市場規模為3.21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6.99%,預計到2029年將繼續增至4.77億美元。
“長沙人其實很愿意為顏值買單,許多人除了自己收藏之外,永生花也成為送給朋友的選擇之一。每個月有不少客戶來定制永生花工藝品,像夏天,鮮花可能保存一周左右,但是永生花能夠保存數年甚至更久。”花語茶香創始人裴立華告訴記者。
對于行業的未來發展,劉冰說,人社部把保鮮花制作工列為新工種,能夠推動行業創新,突破發展瓶頸,“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這個美好的行業”。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