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肖霄
時下,長沙市一大批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硬件”得以提升。改造后的小區,如何實現長效治理?
芙蓉區文藝路街道,聚焦“誰來兜”“錢哪來”“怎么管”等問題,做實無物業小區管理“后半篇文章”。
市場化管理,專業事有專人做
“老舊無物業小區的市政、園林、環衛業務,長期依賴政府兜底,導致財政負擔重。”芙蓉區文藝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肖勁為認為,深入推進大物業工作,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2022年下半年,街道探索大物業共建新模式,擇優引進物業公司,在4個社區46個老舊小區全面鋪開。
小區居民只需繳納標準20元每戶/月衛生費,即可享受專業公司提供的物業服務。
街道社區綜合統籌,成立小區黨支部,指導開展大物業工作;物業公司聚焦衛生保潔、設施維護、停車管理等專業領域,提供標準化服務;“三長”及黨員骨干等組建“百姓管家”志愿隊伍,承擔物業客服咨詢、費用收繳、服務監督、政策宣講等工作。
文藝路街道識字里社區老舊樓房多,存在公共空間狹小、交通循環不暢、樓道衛生盲區等問題。“打通圍墻、拆除違章,將獨立又連片的小區合圍進行大物業管理。”社區黨委書記符虹曌介紹,引進物業公司,專業事專人做,老舊小區管理向市場化轉型。
“百姓管家”與社區網格員協作深耕群眾工作,黨員干部帶頭繳費,居民真正接受了大物業。
低廉繳費,服務“先嘗后買”
芙蓉區文藝路街道東廣濟橋社區汽發宿舍小區,早年移交社區代管。小區外來人員停車多,秩序較為混亂。
社區黨委書記胡哲涵介紹,2023年底,社區新簽約的泊立方物業進場服務。
小區化糞池堵塞,物業請專人掏空清理;每月開展鄰里活動,物業及時接單居民反饋的問題……“經過半年‘只服務、不收費’考察,大部分居民認可了物業。”小區樓棟長龍姨說。院內停車資源滿足物業基本運營,衛生費則全部用于提供公共設施維護、鄰里活動、人文關懷等服務,居民繳費積極性大大提升。
在大物業管理模式實踐中,文藝路街道利用“芙蓉夜話”“紅色議事會”等平臺講透政策、收集民意,以低廉的衛生費搭配“先嘗后買”的物業服務,逐漸轉變了居民過度依賴政府兜底的傳統觀念。
“社區老文藝路片區環境復雜,人流量大,停車位少,居民矛盾點突出。”喬莊社區黨委書記崔自紅說,大物業進場后,合理劃分車位,保障業主優先停車。物業清掃員按樓棟打卡作業,在微信群推送動態,居民“看得見服務、摸得著變化”。
小區自治,實現三方共贏
“商業小區物業管理模式無法復制到老舊小區。”文藝路街道識字里社區大物業項目經理吳雄向記者介紹,大物業模式提供保潔和秩序維護的剛需服務、水電維修有償增值服務、惠民服務三項服務,盡可能滿足居民多元需求。
部分老舊小區公共資源少,維護成本高,物業公司如何避免高投入低收益的困境?
“社區的‘百姓管家’成為我們的‘客戶經理’,幫助精減客服、收費等崗位人力成本。街道根據社區的公共收益、衛生費收取等差異‘肥瘦搭配’,運營成本實現以盈補虧。”吳雄表示,其所在的卓藝物業與識字里社區、文藝新村社區、喬莊社區達成合作,總體收支平衡。
依托大物業管理,文藝路街道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實現社區、物業、居民三方共贏。
街道常態化對物業進行考核,優中選優,最初的4家合作物業公司縮減至2家,居民滿意度逐年遞增。“百姓管家”志愿團隊上門收費時,同步擔任政策宣講員。
小區居民“主人翁”意識明顯提高。依托小區“紅色議事亭”“鄰里會客廳”等載體,開展物業議事20余次,解決群眾關切問題46個。
三年間,芙蓉區文藝路街道小區內部新增340余個停車位、40余處電動車棚,公共閑置資源得到釋放,每年節約財政支出110余萬元。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