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個周末,外賣平臺補貼大戰讓不少消費者薅到羊毛。
一小時300單的“盛況”背后,一方面是奶茶店員工邊做邊哭、數十杯奶茶被浪費的現實;另一方面,這種短期行為的結果是參與商家不掙錢,整個行業被迫跟隨降價,很可能陷入“降價—虧損—再降價”的陷阱,中小商家淪為“補貼炮灰”,“自己不掙錢也要卷死對手”式的惡性競爭弊端不小。
對消費者而言,“薅羊毛”一時薅一時爽,逐漸養成了沒券不下單、沒“羊毛”難下單的習慣,并且當商家“訂單多了—事情多了—品質難跟上”時,消費者的體驗感也會隨之變差,行業也創造不了可持續的商業價值。最終的結果,對商家、消費者而言或許并非好事。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葉竹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