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7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王再興 張文韜) 今天,岳陽市首批集體林地收益權證在平江縣加義鎮思源村發放,捧著嶄新權證的村民們難掩喜悅。此次共發集體林地收益權證46本,涉及面積2.7萬畝。首批山林收益權證的發放,不僅是一份保障林農權益的“定心丸”,更是激活山林資源潛力的“新引擎”。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生產關系的又一次重大調整。林權分為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收益權是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發放《集體林地收益權證》的目的在于“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對于集體統一經營的林地,不承包到戶,經營權歸集體,林農僅享有集體所有權帶來的收益權,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村民)公平分享集體林業資產的收益權,維護集體對林地的統一經營管理權,為發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打下基礎。
群山環抱的思源村有3.02萬畝林地。為喚醒這片沉睡的森林資源,村兩委率先推進林權確權,創新實行“統一經營、按人分利”模式,讓村民從山林管護中直接獲益。思源村盤活閑置校舍、民居,發展起20多家特色民宿,結合沱龍峽漂流、楠竹竹筒飯等業態,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村里首家民宿經營者劉小妹說:“林改讓山林活了,我們護林更有勁,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
岳陽市探索出“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集體林權改革路徑,讓權益清晰到戶。當地將深化改革,推廣思源經驗,通過政企農三方聯動推動林地適度規模經營,在提升林業效益的同時,持續擦亮生態底色,讓更多鄉村共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紅利。
岳陽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余戈介紹,頒發收益權證的意義深遠且重大,是保障林農權益的憑證,通過明確收益歸屬,讓林農在發展林下經濟、培育經濟林、參與森林康養等產業時,真正成為山林的主人、收益的主體;激活林業發展的動力源,有了權證,林地經營權可以規范流轉,社會資本敢于投入,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能更放心地開展規模化經營,推動林業產業做大做強;是打通“兩山”轉化的“金鑰匙”,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了具體載體,為林業碳匯、生態旅游等新業態發展奠定基礎,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平江縣副縣長夏海說,要在深化權能釋放上精準發力,進一步完善林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規范流轉程序,鼓勵支持各類經營主體通過租賃、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轉林地的經營權。要特別注重保障村集體和農民在流轉中的主體地位和議價權,確保農民持續獲益;縣林業局要協同縣金融辦、縣金融監管局等部門指導經營主體對接好金融機構,打通“綠葉子”變“紅票子”的金融通道;加力推進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森林業態的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林地綜合產出效益。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