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7月19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梅)7月18日,2025湖南產業帶上平臺(益陽站)活動舉行。亞馬遜、沃爾瑪、阿里巴巴等全球電商巨頭,與百余家本土企業共同探討益陽產業帶出海新路徑。這場被企業家稱為“及時雨”的對接會,正為洞庭湖畔的產業帶發展注入數字動能。
(湖南產業帶上平臺益陽站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政策賦能+平臺下沉 跨境生態圈破土生長
“跨境電商已成為快速發展的國際貿易新模式。”省商務廳副廳長鄧衛平在致辭中指出,全省已獲批7個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形成“一核多極、差異化發展”的生態體系。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沃爾瑪全球電商、亞馬遜云科技、阿里國際站對非貿易平臺等項目陸續落戶,為湖南跨境電商發展再添新動能。
跨境電商是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黃金紐帶”,更是益陽特色產業揚帆出海的“高速快車”。益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朱春光介紹,益陽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深耕竹制品、休閑食品、黑茶等特色產業,推動“益陽產”加速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益陽牌”躍升。
平臺資源的“精準滴灌”成為關鍵抓手。現場,沃爾瑪相關負責人解讀“新賣家激勵計劃”:2025年新入駐企業最高可享75000美元補貼,包含傭金、配送費、倉儲費等減免。阿里巴巴國際站益陽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竹纖維餐具、可降解餐盒等“以竹代塑”產品,在歐美高端市場價值翻倍。中國制造網負責人介紹了AI麥可工具的詢盤跟進、新客分析等功能,讓中小企業看到零基礎出海的可能。
痛點攻堅+模式創新 本土企業亮出出海密鑰
“以前帶電產品出海,在目的國海關易被查驗,從而產生額外費用和延誤,現在海外倉直發讓退貨率明顯降低。”現場,南縣瑞美達貿易公司經理的分享引發共鳴。這家從10人團隊起步的企業,憑借“認證先行+海外倉矩陣”模式,2023年出口額突破7000萬元。其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多地的海外倉“本土化配送”經驗,為企業提供了跨境物流新思路。
針對行業共性痛點,現場展開“外科手術式”剖析。針對認證問題,瑞美達提前備齊FDA、CE認證,避免鏈接下架風險;針對物流成本高問題,采用更緊湊內襯、可折疊包裝、合理設計彩盒尺寸等;針對人才短板問題,建立“內部造血”機制,從生產線選拔跨境運營苗子等。
(嘉賓走訪考察產業帶企業。主辦方供圖)
會前,嘉賓們走訪考察了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波恩貝竹木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竹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詳細了解竹基新材料研發、自動化生產線運行、竹文創產品設計等情況。
隨著益陽站活動落幕,2025湖南產業帶上平臺系列活動圓滿收官。從3月啟動以來,湖南省商務廳聯合相關市州開展了10余場活動,組織重點跨境電商平臺、行業協會、跨境賣家、服務機構等深入市州產業帶,通過“實地走訪+資源對接+孵化培訓”形式,為產業帶企業跨境電商轉型提供解決方案,累計服務省內企業超1000家。湖南以跨境電商為筆、特色產業為墨,繪就產業帶跨境出海新藍圖。下一步,湖南將持續放大平臺溢出效應,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深度融合,讓更多“湖南造”在世界貨架上綻放光彩。
責編:黃梅
一審:黃梅
二審:劉思佳
三審:蔣玉青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