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湖南是全國第二大柑橘產區,年產柑橘600萬噸左右,占全省水果總產量的8成。然而,從全國大市場來看,湖南柑橘產量大、同質化嚴重,在價格上并不占優勢。
而常德市臨澧縣佘市橋鎮青龍村產出的香水柚,單個售價最高可達200元,在深圳、上海等高端市場供不應求。大暑時節,記者走進青龍村起伏的丘陵間,尋找這里柚子的“暴富密碼”。
改良地方特色品種
——跨越萬水千山,為香水柚尋覓最好的“另一半”
7月22日,青龍村綠意蔥蘢。一個個青色的香水柚掛在枝頭,充分吸收著光和熱,正在不斷膨大。
烈日蒸騰下,林間的柚子清香愈發濃烈。臨澧縣能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俊穿行其中,查看柚子長勢。他口袋里的手機不時響起,是預訂柚子的客戶打來的。

“不敢再接訂單了,怕產量跟不上。”柚子還未成熟,張俊已經接到10萬公斤的訂單了。按照往年行情,一個重量不足1.5公斤的香水柚,零售價最高可達200元。
“清香、爽口、多汁!”嘗遍萬千品種,“柑橘院士”鄧秀新也頗為喜歡香水柚的口感。
而在幾年前,香水柚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老品種。每年秋天,村里房前屋后掛滿了香水柚,香味濃,但沒人吃,因為“長得丑,不好剝,味道時好時壞”。
臨澧和“中國柑橘之鄉”石門相鄰,都屬于柑橘優勢產業帶。2016年,張俊和妻子武師返鄉創業,瞄準柑橘產業,相中了不起眼的地方特色品種香水柚。
品種改良成為第一步。張俊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邀請鄧秀新院士團隊指導,從全國眾多品種中,精選出八九個品種和香水柚嫁接。
“上一代基因好,生出優秀后代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要給香水柚找到優質的‘另一半’。”張俊笑著說,但并不是“另一半”優秀,就一定能結出優質果子,還要看雙方“合不合得來”,因此需要不斷進行對比試驗。

記者看到,每一株柚子樹上,都掛著一個小牌子,標注著不同父本的身份。等到秋天成熟時,張俊和妻子就飛向全國各地,當面請專家品嘗、鑒定不同品種嫁接的香水柚口感。去年秋天,他們一次性帶了400個柚子去北京,找了上百個專家和客戶品鑒分析。
除了“送”,還有“拿”。“當地的土壤、柑橘和葉片,我都會‘薅’一些回來,拿去檢測、分析。”每次武師去其他柑橘基地學習,都會滿載而歸。
不負萬水千山的尋覓,4年下來,張俊夫婦投入近500萬元,為香水柚找到了3個優質的“另一半”。經嫁接改良后的香水柚“脫胎換骨”,成為市場上的翹楚。
原生態綠色種植
——“穿衣服”“吃健康餐”,像照顧孩子一樣呵護柚子
陽光下,青龍村翠綠的果園里,青草蔥郁,白三葉草開著白色小花,鼠茅草細長的葉子匍匐在地。
“這么多草,為何不除草呢?”面對記者的疑惑,張俊笑著說,白三葉草、鼠茅草就是用來除草的。
別人用農藥來除草,張俊卻選擇以草控草。原來,白三葉草和鼠茅草生長迅速、覆蓋能力強,除了可以抑制雜草生長、防止水土流失,還能在夏天給土壤保濕、降溫,在冬天給土壤保溫。
“冬天,我們還會給柚子樹‘穿衣服’呢!”張俊說,冬天這些草像“毛毯”一樣保護樹的根系,“稻草衣”則牢牢護住樹干,避免凍傷。
有了除草秘方,就免去了除草劑,張俊還用自制的有機肥取代化肥。
一進入臨澧縣能成種植專業合作社,濃郁的臭味撲面而來。循味找去,合作社一角的發酵池里,裝了滿滿一池液體有機肥。
經過20多天發酵,池子里的花生麩、紅糖、菌劑、石灰等已充分溶解、漚爛,味道濃烈。張俊按下開關,機器轟隆作響,液體有機肥通過像“毛細血管”一樣的管道,均勻地輸送到每一株柚子樹下。
“柚子樹吃得好,結出的果子才好。”起初,張俊和周邊村民一樣施化肥,結果土壤板結,柚子口感不好。
張俊便自學有機肥制作技術,一邊花萬元學費買專家的網上教程學習,一邊泡在發酵池里反復試驗。“他每天身上都是‘滂臭’的。”武師哭笑不得。
幾年試驗,幾經失敗,張俊終于漚出氮磷鉀適中、微量元素充足的有機肥,柚子的口感也越來越好。“過去我們經常抱怨張俊把村子搞得臭氣熏天,現在大家都來買他的有機肥。”張上波說。
不施化肥、少打農藥,臨澧縣能成種植專業合作社種出的香水柚、蜜橘,成為國家綠色產品,一次性通過“圳品”的300多項指標認證,獲得進入深圳高端市場的“通行證”,在湖南柑橘企業中首個“拿證”。
精細化林間管理
——從“小白”到“土專家”,一個柚子帶富一方
午后,陽光毒辣,張俊又鉆進果園。只見他熟練地揮舞著剪刀,剪去樹梢上發出的新芽頭。
“一個樹梢上,有3-4個芽頭就足夠了,多余的就要剪掉。”張俊說,這樣可以保持通風、透光,可以促進光合作用,減少病蟲害發生。
不同生育期的柑橘,采取的管護方式也不盡相同。張俊說,種柚子就像養孩子一樣。以施肥為例,今年掛果的柚子樹,施肥量要少一點,不能“吃得太飽”,避免過度“長個子”,而忽視了生殖生長,導致糖分積累不足。對于明年掛果的柚子樹,則要多施肥,提前積蓄營養,“不能讓它挨餓”。
如今的張俊,儼然已成為柑橘種植“土專家”。而10年前,張俊還是個“小白”。那時的他,不會剪枝,滿山的樹差點被旱死;冬天不懂保溫,樹差點被凍死……
不斷摸索,與高校合作,引入國家柑橘育種中心主任伊華林團隊,共建“臨澧香水柚科技小院”……技術賦能,張俊精心培育的1000畝香水柚,年營收突破8000萬元。
湖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臨澧縣分校設在這里,張俊成了“農民田間學校”的老師,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周邊村民。
“以往一年最多賺2萬元-3萬元,如今可以賺到近10萬元。”70歲的張上波家種了4畝多香水柚,跟著張俊用新技術,每畝產量、售價都翻了一番。
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六統一管理模式,合作社每年給村里分紅8萬元,帶動2468戶就業。青龍村黨總支書記彭國池說,“幾年時間,村里荒山變金山,以往沒人要的香水柚成了村里支柱產業。”
香水柚的價值還在被挖掘,香水柚果汁即將投入市場,還有國外客戶準備提取香水柚的香味,用于生產酒精、香水、精油等。
臨澧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顏愛軍介紹,全縣重點發展以柑橘、黃花魚和油茶等為主的特色產業,支持以香水柚為主的庭院經濟發展,到2027年,全縣香水柚產業種植規模力爭達到3萬畝以上,產值達到3億元,力爭全縣90%以上的農戶參與發展庭院經濟。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