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謝璐
7月25日,第五屆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頒獎儀式在長沙市望城區舉行,現場為評選出的10名“金牌講解員”和10名“金牌志愿者講解員”頒發榮譽獎章。
此次大賽7月16日啟動,來自全國的175名參賽選手深情講述了224個紅色故事。
不斷創新,講活紅色故事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本屆大賽以“勝利號角的回響”為主題,要求參賽選手從抗戰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入手,展現全民族團結一心爭取抗戰勝利的艱辛努力和偉大成就。
來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革命遺址等單位的講解員們紛紛使出看家本領,創新運用多語種講解、歌曲、舞蹈、樂器、AI技術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將一段段崢嶸歲月、一個個英雄故事娓娓道來。
“一輪明月耀星城,楊柳輕搖憶崢嶸……”來自長沙黨史館的選手蘇卓以一曲長沙彈詞開場,深情講述了湘劇名角羅裕庭面對日寇威逼“寧死不為賊唱戲”、湖湘杰出音樂家賀綠汀在煤油燈下創作出不朽戰歌《游擊隊歌》等事跡。
來自吉林省四平戰役紀念館的講解員王璐,現場用口琴吹奏起《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生動展現了歌曲創作者、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鐵血丹心與東北抗聯精神。
要講好紅色故事,不能局限于簡單地復述歷史,還需進一步挖掘和提煉紅色文化,讓故事“常講常新”。此次湖南省參賽選手在初賽階段帶來的5個故事中,就有4個是新挖掘的。
“世人都知道楊開慧烈士,可知道她侄女楊展的人不多。”來自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韓琦從一封“不必掛念”的家書切入,帶領大家走入楊展烈士的青春世界、讀懂她投身革命的“青春抉擇”。“我想讓更多湖南紅色資源、紅色人物背后的故事走到大眾面前。”韓琦說。
來自湖南雷鋒紀念館的付汝佳,講的也不是平日里最熟悉的雷鋒的故事,而是奔赴懷化采訪,挖掘出芷江機場修建背后的故事。“這是相對陌生的題材,我準備了近半年時間,采訪到機場修建過程的見證者、98歲的老人陳冬元。”她告訴記者,“這些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我也希望把這些故事講給大家聽。”
“當時,數以萬計的老百姓加入其中,挖山、運土、填溝、碾土……終于,占地4282畝的盟軍遠東第二大國際機場在血淚中筑成!而陳冬元的哥哥,卻再也沒有回來……”比賽現場,當付汝佳將那段悲壯的歷史以語言、照片等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時,不少人流下熱淚。
代代傳承,賡續紅色血脈
紅色故事講解員是紅色文化與廣大群眾之間的橋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自2018年舉辦以來,已累計吸引上萬名專業和志愿講解員參賽,一大批優秀講解員脫穎而出。本屆參賽者中,既有從業20年的資深講解員,也有“00后”崗位新兵,最小的參賽者只有9歲。
“我身邊的同學們很喜歡聽紅色故事,我就經常給他們講劉胡蘭、小英雄雨來、王二小等。”來自海南省史志館的紅領巾講解員劉雨明雖然剛滿9歲,卻已是館里的“資深”講解員,這次帶來瓊崖女戰士許如梅的故事。
“那些故事里的英雄們,正在注視著我們這些新時代少年,期待我們接過信仰的火炬,走好屬于我們的長征路。”她聲音稚嫩,卻語氣堅定。
紅色故事在一代代紅色講解員口中傳承,也通過他們的講述在一代代華夏兒女的心中扎根。
據了解,為彰顯大賽成果,讓紅色故事的影響力持續釋放,7月26日至28日,部分優秀講解員代表將走進機關、文博場館和紅色景區,開展宣講活動,讓紅色故事走出賽場、走向基層、走進大眾,真正實現讓“紅色故事活起來、紅色精神傳下去”。
近年來,湖南將守護好、傳承好、弘揚好紅色文化作為神圣使命,精心打造“我的韶山行”等紅色研學品牌,成立“思政教育志愿講師聯盟”,構建集教育、體驗、感悟于一體的多維傳承體系,讓紅色資源“活”起來;舉辦“尋美瀟湘紅”微短劇大賽,推出《恰同學少年》等沉浸式情景劇,讓紅色故事“潮”起來;建設湘贛邊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創新區,攜手“9+1”市州發布紅色旅游聯動發展措施,讓紅色版圖“串”起來;出臺《湖南省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條例》,將紅色文旅深度融入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全局,讓紅色力量“強”起來。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