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肖霄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7月26日,長沙市雨花區圭塘河羽燕湖畔的和+共享圖書館內,不時傳出稚嫩、整齊的吟誦聲。
四位來自廣州的高中生志愿者正在這里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華傳統文化吟誦夏令營。10多名小朋友跟隨“小老師”吳博為,以吟誦的方式學習《敕勒歌》,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據了解,此次夏令營是由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學生吳博為發起的公益活動。“我小學二年級第一次參加國學冬令營,便愛上了經典吟誦,之后專門拜師進行系統性學習。”吳博為認為,自己是吟誦學習的直接受益者,這種結合韻律與情感的學習方式,讓他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吳博為與長沙的緣分,始于和+共享圖書館在今年6月舉辦的一次《道德經》與家庭教育讀書會。“圖書館是傳播文化的重要陣地,我們萌生了在這里開展吟誦推廣的想法。”吳博為向記者介紹,經媽媽的朋友牽線,吟誦團隊主動尋求合作,和+共享圖書館幫助提供場地及志愿者團隊配合上課。
夏令營期間,吳博為以輕松愉悅的方式,帶領孩子們走進《詩經》《論語》的世界。不同于傳統的誦讀模式,他們通過聲調的抑揚頓挫、節奏的輕重緩急,讓國學經典“聲”入人心。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在吳博為的帶領下,圖書館志愿者子弟果果結合傳統禮儀動作,一字不漏地吟誦《詩經·衛風·木瓜》,完全沉浸其中。他說:“每天的活動都很有趣,這種學習方式太好玩了,我現在特別喜歡國學。”
孩子們的轉變也讓家長倍感欣慰:“幾位大哥哥大姐姐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打開了國學之門,將來他們一定會更主動地傳播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
夏令營雖接近尾聲,但這份因吟誦結下的緣分仍在延續。吳博為和伙伴們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更多元的傳播方式,以青春之力傳承經典,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更鮮活的姿態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責編:潘華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