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見習記者 張爔文
溫暖的服務網絡覆蓋城鄉,“兵哥煙花”照亮創業夢想,3.6萬張優待證傳遞城市溫度……在瀏陽這片誕生了30位開國將軍的紅色熱土上,新時代的雙擁故事正在續寫:以機制創新構建全方位關愛體系,用就業扶持政策點燃退役軍人奮斗引擎,辦好民生實事,讓尊崇關愛可感可及。
以機制創新構建全方位關愛體系
“周叔,您最近身體還好嗎?有什么我能幫上忙的盡管開口……”7月22日一早,瀏陽市文家市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孫長根就開始走訪老兵。站里的工作臺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300多位服務對象的急難愁盼。
在瀏陽,像這樣的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遍布城鄉,359個服務站點織就了一張覆蓋市、鄉、村三級的服務網絡。
從“返鄉第一課”到常態化走訪幫扶,從撫恤優待到就業創業孵化,瀏陽用一系列創新舉措構筑起全方位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
“這些舉措不僅夯實了對軍人的尊崇之路,更在全社會營造出濃厚的擁軍氛圍。”瀏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易志堅介紹,近年來,瀏陽先后迎接1609名退役子弟兵光榮回鄉,發放各類優撫資金7.3億元,與駐地部隊、瀏陽河船、瀏陽艦常來常往、互動頻繁,積極回應官兵所需所盼,300余名轉業軍人和隨調軍屬實現100%陽光安置。
7月22日上午,淮川街道雙擁示范街的意德鐘表店里,64歲老兵魯大根正在享受購物折扣:“年輕時光膀子修鐵路,現在買表能打折,這份心意真暖心。”
在瀏陽,“擁軍”不是口號,而是看得見的實惠。全市32個鄉鎮的“雙擁示范街”上,5190個商戶列出優待優惠9120余條,形成“政府引導、商戶讓利、軍人受惠”的良性循環。
除了精心打造“雙擁示范街”,瀏陽多部門同向發力,出臺了全域優待清單,在全省率先成立優撫醫院、法援平臺、就業創業孵化中心,開設專屬窗口、綠色通道,“將星號”公交專線,讓軍人和退役軍人倍感尊崇。
用就業扶持政策點燃退役軍人奮斗引擎
夜幕下的瀏陽河畔,萬千煙花璀璨綻放。這場視覺盛宴的背后,站著一位特殊的策劃者——退役軍人卜建輝。他創辦的“兵哥煙花”,詮釋著瀏陽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力度,也改變了許多老兵的命運。
卜建輝回憶創業初期的艱難時,特別感謝政府的幫扶——瀏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將瀏陽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的部分場地提供給公司作為初創運營場地,兩年省下10多萬元;招聘退役軍人還能享受稅費減免。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為“兵哥煙花”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不能馬虎,每一個老兵都要關心到位。”易志堅介紹,近年來,瀏陽通過就業創業促進會、創業導師團等平臺,幫助2430余名退役軍人及家屬就業上崗,支持660余名老兵參與創業。
“我們既要‘輸血’更要‘造血’。”易志堅表示,通過“志智雙扶”的工作路徑,瀏陽已扶持指導30余個退役軍人創業團隊,讓退役軍人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領域大顯身手。
辦好民生實事,讓尊崇關愛可感可及
走進瀏陽市中醫醫院優撫病房,87歲的退役老兵劉伏威床頭一張特殊的紅色卡片格外醒目,上面印著五角星和“優撫對象”的字樣。老人手腕上,也系著“優撫對象”字樣的特殊腕帶。
這樣的暖心場景在瀏陽已成常態。2023年優撫醫院掛牌以來,累計已為優撫對象提供免掛號服務超2.1萬人次,優撫補助減免費用約131萬元。
為了讓軍人榮譽看得見、摸得著,瀏陽在優待政策落實上下足了功夫。自2022年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全面推進優待證發放工作,累計完成建檔立卡3.8萬余份,發放優待證3.6萬余張,數量居長沙市首位。2023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31個部門出臺專項文件,推出了169項擁軍優待政策,包括榮譽激勵、生活、養老、醫療、教育、文化、交通等方面。
瀏陽河畔的“兵哥煙花”,照亮了大街小巷的擁軍標牌。從機制創新激發社會活力,到精準扶持點燃創業夢想,再到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瀏陽用扎實的行動書寫著新時代軍民魚水情深的瀏陽答卷。這座城市的雙擁故事,正如瀏陽河水,蜿蜒向前,奔流不息。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