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上官智慧
7月28日清晨,張家界市永定區濱河路御景灣順豐快遞網點內,47歲的黎運波正在電腦前查看配送數據。“中商廣場102件要增派1人,禾家山68件維持現有人手。”他熟練地敲擊鍵盤,完成每日的調度工作。
這位2023年入黨的“新黨員”,一個月前剛經歷了一場特殊的考驗。
6月18日凌晨,桑植縣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快!立即組織支援隊!”當天上午8時,得知桑植縣災情嚴重的消息后,黎運波立即放下手中的調派工作,主動請纓帶隊前往支援。
作為曾在桑植工作過三年的“活地圖”,黎運波僅用半小時就規劃出了城區最優配送路線,并騎著電瓶車火速趕往受災最嚴重的新城區。
眼前的情景令人揪心:主干道解放路積水已達60厘米,20多件生鮮快遞亟待配送,平時1小時能送完的20多件生鮮快遞,他硬是花了4個多小時。在送完最后一個包裹時,他發現一位老奶奶帶著孫子在積水前躊躇,他二話不說,一把抱起孩子,另一手攙扶老人緩慢前行。
“老奶奶那句‘謝謝’和感激的眼神,讓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回憶起當天的情景,黎運波的語氣堅定而溫暖。黎運波說,在連續4個小時的涉水配送后,這是他收獲的最溫情的禮物。
然而,真正的挑戰在三天后到來。
6月21日,八大公山鎮因道路受損成為“孤島”,黎運波再次請纓。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快遞”采用“兩頭運輸”的方式,以八大公山鎮細砂坪村為接應點,每天往返近200公里。
6月22日那天,為將一批急救藥品送到鎮衛生院,他在泥濘的山路上步行了3公里,肩扛手提把物資準時送達。“當時就想著,這些藥可能關系著生命,必須盡快送到。”現在回憶起來,黎運波的眼神依然堅定。
支援桑植的5天時間里,黎運波帶領團隊轉運了200多批次物資,累計行駛里程超過1000公里。今年5月剛從桑植調到永定區時,他就以“既能當主管又能當快遞員”的雙重身份獲得同事們敬佩。
在桑植工作期間,每到春節他總是主動承擔鄉鎮大件配送。陳家河鎮的李大爺還記得,去年臘月二十八,黎運波和同事抬著新冰箱爬了四層樓,不僅幫忙安裝調試,還耐心地教老人如何使用。“臨走時還囑咐我別忘了拔電源,這樣的好后生不多見了。”老人說著豎起了大拇指。
時間回溯到2020年,疫情最嚴峻時,黎運波第一個請戰。一個多月里,他穿梭在空蕩的街道,為3000多戶家庭送去生活物資。2023年那場暴雪,他帶著鐵鍬為獨居老人鏟出“愛心通道”,還自掏腰包給困難戶買糧油。同事們都說,老黎的電動車就像個“移動服務站”,常備著急救包、老花鏡,連雨傘都多帶兩把。
“黨員就該多干點。”2023年12月入黨的黎運波,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如今,在永定區網點的他依然保持著“多帶一雙手”的習慣:幫新人分揀快遞、替同事頂班配送、給困難客戶捎帶生活用品。當被問及為何如此熱心時,這位樸實的快遞員只是笑笑:“老百姓需要時就得站出來。”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