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致遠
7月29日,記者從湖南高速集團獲悉,G6022醴婁高速(王仙樞紐至石三門樞紐)項目于今日上午正式通車建成通車。作為滬昆高速的并行線,醴婁高速的全線通車不僅能讓大家出行時多一個路線選擇,還將有效緩解滬昆高速的車行壓力。
2024年12月31日,石三門樞紐至婁底樞紐通車,里程為94.68公里,今日通車部分為剩余路段王仙樞紐至石三門樞紐。
雙向六車道,湖南再添東西向交通大動脈
“終于要通車了,等了很久很久……”7月28日,看到家門口的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家住醴陵市金石村的王先生很開心。據他介紹,過去上滬昆高速要49分鐘左右,如今家門口的高速通車以后,只需10分鐘即可。
G60滬昆高速湖南段是橫貫湖南的東西向交通大動脈,途經省內城鎮集中、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核心區域,尤其是株洲、湘潭、婁底等湘中重鎮。長期以來,該路段車流量遠超設計承載能力,通行壓力大。
醴婁公司總經理龍正聰告訴記者,作為湖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兩環兩軸八縱八橫”中“兩軸”的重要組成部分,醴婁高速東起醴陵,西至婁底,串聯株洲、湘潭、婁底三市,全長約154.271公里。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度34米,設計最高時速120公里,總投資約250.43億元。沿線共設13處收費站、3對服務區。
2024年12月31日,醴婁高速石三門樞紐至婁底樞紐段建成通車。本次王仙樞紐至石三門樞紐段建成,意味著醴婁高速實現全線貫通。醴婁高速與近期完成擴容改造的金醴高速協同構成高效路網,將有效分流滬昆高速株洲、湘潭、婁底段車流,極大緩解擁堵狀況,顯著提升湖南東西向通行效率,對強化湖南與長三角、云貴地區的經濟協同具有重要意義。
通行效率提升30%,全線13個收費站均為智慧收費站
通車前夕,記者來到了醴婁高速醴陵南收費站。乍一看,收費站外觀和普通并無差別,但走進車道時發現,8條進出車道中只保留了2個人工窗口,其他車道均為無人操作區。“我們通過窄島化、無島化改造增加通行能力,同時配備智能監控、應急調度系統,保障高峰期車流快速疏導。”醴陵南收費站站長趙軍說。
記者了解到,醴婁高速全線13個收費站均建設為“數智云”智慧收費站。以醴陵南收費站為例,收費站通過設置自助混合車道、智慧節點、智慧收費亭等設施,使收費站入口發卡效率提升10%,出口收費效率提升20%,單車通行時間節省10秒,整體通行效率提升30%。便民設施方面,收費站設置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司機休息室及本地特產展示區,未來還計劃引入“智慧停車引導”“ETC無感支付”等功能,進一步優化出行體驗。
隨后,記者驅車來到了湘江淥口段,醴婁高速株洲湘江特大橋巍然矗立。“株洲湘江特大橋及所屬上跨京廣鐵路轉體橋是醴婁高速建設的核心難點。”龍正聰說。
株洲湘江特大橋全長1658米,其中主橋長892.24米,設計為單箱梁體結構的四塔五跨矮塔斜拉橋,橋面寬39.5米,主跨230米,是目前國內單箱梁體最寬、湘江上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橋。
同時,株洲湘江特大橋采用高強鋼絞線斜拉索將索塔與橋面拉連,在斜拉索施工中引進光纖光柵智慧橋梁拉索技術及安全云評估系統,將光纖光柵傳感器嵌入斜拉索的鋼絞線內部,實現對斜拉索材料受力變化的直接感知和精準測量,同項目主梁的智能張拉壓漿系統等共同組成了全橋遠程控制健康監測系統,為運營維護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橋梁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
責編:潘華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