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記者 馬如蘭 攝像 童臻熙 后期 劉湘奇
“在全民族抗戰期間,全國正面戰場有22次大的會戰,長沙經歷了4次,3次取得了勝利。從數量上,我們就能夠理解長沙對整個抗戰的重大意義。”7月25日至26日,國務院新聞辦組織美英法俄日等中外媒體記者赴湖南長沙、芷江抗戰紀念地集中采訪,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宣教處處長吉建良向記者鄭重闡釋長沙會戰對于全國抗戰的意義。
湖南抗戰在中華全民族抗戰中占有重要地位。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湖南戰場漸次成為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的主要戰場。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即3次長沙會戰和1次長衡會戰。10多萬中國抗日將士獻出了生命和鮮血,澆鑄了長沙“鐵血名城”的光榮。
3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擊斃擊傷日軍約10余萬人,特別是第三次長沙會戰,曾有外媒評價:“在此遠東陰云密布之際,唯有長沙上空之云彩光輝奪目”。3次長沙會戰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在長沙會戰中我們付出的代價肯定是巨大的、沉重的,不管是人員上還是物質上,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吉建良在強調長沙會戰代價之沉重的同時,也呼吁“外媒客觀公正報道長沙會戰乃至整個中國抗日戰爭的史實,向外宣揚我們的和平理念,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烈士,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責編:潘華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