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唐曦 通訊員 譚春蘭 賈君豪)常寧市曲潭街道金塘村“老年驛站”內歡聲笑語,6位60歲以上老人頭戴生日帽,在家人與志愿者合唱的《生日快樂》歌中許下心愿。這種村里每月定期舉辦的集體生日會,沒有奢華的酒席排面,卻有更誠摯的祝福與關懷,讓老人們感動不已。
“以前辦壽宴要擺十幾桌,勞心勞力還費錢。”村民李先生表示,集體生日會讓子女去掉盲目攀比心,更專注“人后盡孝”而非“人前鋪張”。
衡陽市依托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主陣地,大力開展“實踐站里揚新風,移風易俗‘衡’文明”系列活動,通過制定村規民約硬標準和創新婚喪壽慶民俗新風尚,讓“紅白喜事”排面不減、內涵加碼。
喜事的分享,總會讓幸福翻倍。在春節、七夕節等傳統節日和“5·20”“5·21”等寓意好的日子,衡陽市民政部門會組織舉行集體婚禮。黨政領導證婚、集體頒證、邀請金婚老人講婚戀等,讓婚禮既有“面子”又有“內涵”。
衡陽的移風易俗之風,吹拂著新人的幸福起點,也撫慰了生離死別的傷情。衡陽市力破“厚葬示孝”舊觀念,推行“生態安葬”服務,鼓勵逝者家屬喪事簡辦,以親近大自然的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方式送別親人、寄情意綿長,并給予選擇生態安葬的家庭1000元至1500元的獎補,鼓勵其傳遞綠色安葬理念。2017年至今,衡陽已累計惠及2.3萬例,發放獎補資金超過3000萬元。
近3年,衡陽市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活動7800余場次、惠及110萬人,紅白事平均花費下降30%以上;相關工作經驗被《光明日報》等央媒推介,情景說唱節目《在希望的田野上》代表湖南亮相北京“大地流彩”全國移風易俗曲藝作品展。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