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育才
彩旗獵獵映群山,汽笛聲聲傳喜訊。?
9月29日,歷經4年艱辛鏖戰,G59 呼北高速爐紅山(省界)至慈利(張家界)與 G5515 張南高速桑植至龍山段同步建成通車。自此,湖南新增第30個省際通道,G5515 張南高速湖南段實現全線貫通,湘鄂渝交界區域 “1小時交通圈” 正式成型。兩條鋼鐵巨龍蜿蜒穿梭于武陵山脈,不僅將桑植至龍山的通行時間從2.5小時壓縮至1小時內,更讓長江三峽到張家界的車程縮短1.5小時以上,為湘西北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從藍圖繪就到通途貫通,在省交通運輸廳的統籌推進下,在沿線黨委政府的全力保障下,中國中鐵的廣大參建者以山為紙、以路為筆,用智慧和汗水在武陵山區書寫了新時代的交通傳奇。
這是一條黃金旅游路——串珠成鏈繪盛景?
“以前從三峽到張家界需要繞行四小時,如今走爐慈高速兩個多小時即可到達,國慶帶家人自駕游太方便了!” 湖北游客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眾多旅行者的心聲。
兩條高速的開通,徹底打破了湘西北旅游資源的地域阻隔,構建起跨區域旅游新格局。
爐慈高速以79公里綿延之勢,串聯起宜昌三峽、常德壺瓶山與張家界三大世界級景觀。這條起于湘鄂交界爐紅山、止于慈利縣張家山的交通動脈,設有太平、維新、龍王洞、東岳觀等4處互通立交收費站,通過慈利西樞紐實現高速路網無縫銜接。沿線串聯的桃花源、夾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共同構成湘西北旅游走廊的核心節點。預計國慶中秋假期,該線路日均車流量將達1.5萬至2萬輛次,成為名副其實的 “自駕黃金線”。?
桑龍高速以61.5公里的里程穿越武陵山區,橋隧比高達59.5%。116.7米高墩的灣檔河特大橋巍然聳立,穿越多條地質斷裂帶的賀龍隧道堪稱工程奇跡。這條線路連接了張家界市、湘西州龍山縣、湖北來鳳縣,填補了武陵山片區東北至西南向高速通道空白,將張家界武陵源、桑植紅色景區與龍山里耶古城等景點緊密相連。張家界至龍山1.5小時直達的便捷交通,讓“上午賞奇峰、下午訪古城”成為可能,預計假期日均車流量將達1萬至1.2萬輛次。
這是一條生態示范路——護綠筑路兩相宜?
“施工中多一分用心,青山就多一份保障。”在爐慈高速石門段仙陽湖大橋施工現場,參建者的心聲詮釋著生態優先理念。這條四跨皂市水庫的高速通道,處處體現著生態智慧。
為保護仙陽湖的生態環境,項目部對施工裸土全面覆蓋綠網,水中樁基施工采用氣舉反循環沖擊鉆工藝,實現廢渣再利用、廢水零排放。桑龍高速穿越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啟用“隧道智能通風控制系統”,最大限度減少生態干擾。?
科技創新為生態保護注入技術力量。爐慈高速長潭河溇水特大橋建設中申報 20余項實用新型及發明專利,用科技手段破解高墩施工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全線廣泛采用椰絲植生毯、蜂巢土工格室等生態防護工藝,邊坡綠化覆蓋率達95%以上,讓公路與山林渾然一體。從隧道口的景觀綠化到互通區的生態修復,兩條高速真正實現了 “路景交融”。?
“我們建立質量終身制管理體系,開展‘質量紅線管理’,既要保證工程品質,更要守護生態本底。” 中鐵交通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保護已成為工程建設的 “硬指標”。?
這是一條富民幸福路——路通業興啟新程?
“杜仲皮外運時間縮短一半,損耗減少了,收入增加了!” 慈利縣種植戶李大爺的喜悅,正是兩條高速通車帶動民生改善的生動寫照。路通則業興,業興則民富,交通動脈的貫通正激活武陵山區的發展潛能。?
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爐慈高速讓石門柑橘、慈利杜仲等特色農產品搭上外銷 “快車道”,物流成本降低近30%。桑龍高速貫通后,桑植五道水的高山綠茶可在4小時運達長沙、武漢等城市。沿線產業園區加速聯動,龍山特色食品加工園、桑植農產品物流園通過高速融入區域產業鏈,形成 “一小時產業協作圈”。
鄉村振興獲得新動能。石門縣維新鎮依托高速互通建設農產品集散中心,預計年交易量可達5萬噸。桑植縣劉家坪鄉發展紅色旅游與民宿產業,國慶期間訂單爆滿。預計通車后沿線民宿集群客流增長30%,帶動數千村民家門口就業。?
區域協同邁入新階段。爐慈高速強化湘鄂兩省互聯,推動長江經濟帶湘西北旅游走廊成型;桑龍高速打通武陵山片區東北至西南通道,使湘鄂渝交界區域形成高效聯動的經濟圈。“高速通車后,招商引資力顯著提升。” 桑植縣商務局負責人表示。?
武陵放歌,大道通衢。桑龍、爐慈高速公路的開通,是湖南交通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湘西北發展的嶄新起點。兩條交通動脈承載著沿線百姓的期盼,在守護生態中推動發展,在連接城鄉中促進共富,必將為武陵山區高質量發展書寫新篇章。?
湘西北大地,正沿著嶄新的高速脈絡,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