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chuàng)新論壇在長沙召開,主流媒體同行熱議——
內容創(chuàng)作咋“破圈”?賬號粉絲怎么漲?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黃晗
在“流量為王”的算法世界里,主流媒體打造的好作品,如何沖破“小院高墻”,在互聯網上“破局”“出圈”?主流媒體賬號有沒有吸粉秘籍,“一年一個千萬賬號”是異想天開嗎?
11月12日下午,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chuàng)新論壇在長沙舉行,來自中央及地方的媒體創(chuàng)作者、業(yè)界大咖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影響力的實用路徑。
如何“破圈”?“改變從說話開始”
在“破圈之聲”環(huán)節(jié),8位“我的代表作”“三好作品”主創(chuàng)代表講述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8位媒體大咖精彩點評。
在今年九三閱兵的報道中,62英尺伸縮臂圍繞年號臺與儀仗隊創(chuàng)作了49秒長鏡頭,被網友稱贊為國家隊水準“價值上億”的神級運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導演洪玫揭曉了這段神級運鏡背后隱藏的潛臺詞,“可以說,今年九三閱兵通過勝戰(zhàn)雄師和大國重器向全球宣示了中國的硬實力,總臺則通過精彩轉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軟實力。”
前段時間,大象新聞用鏡頭捕捉情感細節(jié),記錄駐村書記“蹭飯走訪”的視頻報道《“蹭飯”駐村書記董桂林:“蹭”面條子瞞不住了!》全網刷屏,全平臺閱讀量1.25億。大象新聞副總編輯梁德寶介紹,大象新聞從成立第一天起,就把“移動優(yōu)先、互聯互通”作為最高行動準則,全面轉向互聯網主戰(zhàn)場。這個過程,就像“轉基因”,很痛苦,也很堅決。
“改變從說話開始。”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川源蹲點工作室”負責人楊川源攜新媒體專欄《一瞬間》而來,她認為,在全媒體傳播語境下,要將說話的狀態(tài)、視角、風格在大屏和小屏間來回切換。在此基礎上,“架起心橋,傳播才能有效”,要積極拓展傳播平臺,向著“廣電+”的更多可能邁進。
一張80年前毛澤東主席與美國青年在延安機場的合影老照片,揭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國際救援往事。湖南日報社推出的《尋找威廉·泰勒》報道引起了廣泛共鳴,被中國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通過官方推特賬號向全球推薦。湖南日報社黨組成員、副總編輯蒙志軍表示,在流量浪潮中,主流媒體要保持內容定力,堅守價值坐標,著力生產更多具有正向能量、信息含量、情感容量、文本質量、傳播流量的“大精品”。
怎么“吸粉”?“粉絲數不是終點,信任度才是護城河”
粉絲有沒有增長、粉絲粘性有沒有增強,常常牽動著每一個賬號背后編輯記者的心。
在“這些賬號很吸粉”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6位主流媒體賬號主理人,圍繞改進文風、用戶思維、IP打造、創(chuàng)業(yè)賦能等話題,分享實戰(zhàn)經驗和“吸粉”秘籍。
“一年一個千萬賬號”的成績如何達成?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時間內容中心總監(jiān)林蕾介紹,從去年到今年,北京時間微博、北京時間抖音粉絲量相繼突破1000萬,這是在多維運營策略上持續(xù)深耕的成果。北京時間將原創(chuàng)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每年從創(chuàng)收的利潤中拿出1500萬元,作為媒體融合創(chuàng)作獎勵基金,鼓勵大屏的同事向小屏轉型。
“粉絲數不是終點,信任度才是護城河。”安徽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副總監(jiān)吳薇在做短視頻的五年中,深刻地體會到,與其追著算法跑,不如回到真正擅長的地方,把內容做好。守住專業(yè),守住真實,守住溫度,當用戶覺得你值得信任,他自然會留下來,自然會轉發(fā),自然會“粉上你”。
如何打造爆款?南方都市報社官微運營部總監(jiān)李湘瑩給出的答案是:抓情緒、找差異、造IP。她認為,除了有流量,還要有產品,這樣才能形成品牌特色。例如,南都視頻號《早安南都》系列,主打精美、輕松展現廣東美景;微信號《大灣區(qū)?大都繪》系列,趣味表達大灣區(qū)重大政策;區(qū)域號深圳大件事“圳服了”,嘗試城市IP落地運營,和市民、政府產生良性互動等等。
當全網陷入情緒狂歡時,作為黨媒旗下的工作室,該何如發(fā)聲?云南日報社云跡青年融媒工作室負責人吳沛釗的回答是:保持冷靜,回歸故事本身,用深度故事推動讀者自然成長。現場,吳沛釗從小切口深耕耘、熱議題冷思考、聚微光暖無聲三個方面,講述了云跡青年公眾號的創(chuàng)新敘事。
“讀者批評我們‘大而空’,團隊未回避批評,反而將其寫入文章。”重慶日報重慶瞭望編輯部副主編饒思銳分享了重慶瞭望的吸粉“秘籍”:堅持“真誠、真實、真知”,實現“共情、共鳴、共識”。
“因為臺海的特殊性和高關注度,坦白說漲粉并不太難。”東南衛(wèi)視融媒創(chuàng)新工作室主任奉智輝介紹,《海峽新干線》抖音粉絲3700萬、視頻號粉絲630萬,“但漲粉是結果,不是目的。”他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漲粉,是通過新媒體平臺的算法推薦機制,讓賬號的優(yōu)質內容和粉絲能夠同頻共振,彼此之間互相匹配,實現雙向奔赴。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