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一場視覺盛宴悄然拉開序幕——《桃花江竹海幻境》(下文簡稱《竹海幻境》)劇場中。一輪輪明月仿佛穿越時空的使者,與蔥郁的竹林交相輝映,與天際那輪皎潔的明月共同編織出一幅“超級月亮”的絕美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特地從長沙趕來桃江的向女士,對這場演出贊不絕口:“這不僅僅是一場科技與景色完美融合的視覺震撼。從踏入劇場的那一刻起,我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竹海之中,與古人共舞。這種自由探索、與演員親密互動的體驗,是我此前從未有過的。”
坐落于國家4A級景區桃花江竹海景區的《竹海幻境》,是先鋒文藝導演李彥團隊精心打造的“幻境IP”文旅演藝系列又一力作。自今年公演以來,該劇每場演出均座無虛席,觀眾熱情高漲,反響熱烈。
如今,《竹海幻境》已成為桃江縣除“屈原第二故鄉”、“楠竹之鄉”、“桃花江是美人窩”等美譽之外的又一張閃耀世界的湖湘文化新名片,

千年故事重現,一個新的屈原
湖湘大地,這片歷史悠久的沃土,自古以來便是浪漫主義情懷的搖籃,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可追溯至千年前的偉大詩人——屈原。在沅湘流域,屈原于南楚大地上行吟十數載,將個人的憂慮、悲傷、希望及深邃思想融入詩篇,為湖湘文化奠定了獨特的基調。
《竹海幻境》,以屈原在桃江縣的七年生活為核心,引領游客踏上一次探尋湖湘浪漫文化源頭的旅程。

旅程從一幅神秘的香草美人圖卷緩緩展開,通過桃江美人女媭這一全新視角,游客得以窺見屈原鮮為人知的一面。在這里,屈原被重新塑造為一位博學多才、與自然界和諧共生的年輕智者形象,他不僅精致愛美、熱愛美食,還渴求愛情,擁有極富魅力的靈魂。
然而,屈原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此。當他深入竹海,親身體驗民間疾苦后,其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轉變,逐漸從維護王權的士大夫觀念轉變為以民為本、為蒼生立命的思想。
關于為何要以全新的角度來重塑屈原形象,《竹海幻境》總導演李彥這樣解釋道:“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對天地萬物的悲憫、對理想的求索已然成為一種精神符號,讓我們高山仰止,敬佩不已。當我拿到這個人物和題材的時候我在思考如何打破觀眾對他的傳統印象,讓觀眾對他可親可敬。我想做一個永遠鮮活的屈原,他在竹海里被治愈、展現出一個有趣的靈魂。”

叫好又叫座,打造全新文旅體驗
與傳統戲劇形式不同的是,《竹海幻境》憑借其2萬平方米的宏大規模,匠心獨運地構建了室外情境空間、大型室內曲水流觴劇場、實景竹宴劇場及數個室內微型劇場,巧妙融合非線性戲劇結構與抽屜式劇本設計,引領觀眾摒棄傳統旁觀者角色,主動在“楚辭的世界”里進行探索。
劇場創新的“行進式”與“坐立式”融合的觀賞模式,使觀眾能夠在移步換景中悠然漫步于竹海風雅的美學殿堂,與竹鄉村民共襄竹海間的風雅盛舉,近距離見證屈原與女媭的傳奇故事,深刻體悟湖湘文化中那份獨有的浪漫情懷。
除了對超大劇場的自由探索,觀眾在《竹海幻境》中還能體驗到更加沉浸式的文化享受。項目將“宴+劇+演”深度融合,讓幻境變得可見、可飲、可食、可感、可敬。其中,三大宴席各具特色,為觀眾解鎖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演出享受。

首場宴席設于清澈流水之畔,是中國最大的室內曲水流觴宴。游客圍坐水邊,佳肴隨流水緩緩而至,與演出完美融合,別具一格。
第二場楚風竹宴,則讓觀眾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通過食材的深刻寓意,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芥菜象征出淤泥而不染,芙蓉代表高潔品性,橘子則寓意堅守節操,每一道菜都巧妙融入了《楚辭》的韻味與詩句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而當游客走出劇場,步入集市,還有一場人間煙火席等待著他們。集市與劇場保持統一的楚風美學,商販們身著楚漢服飾,仿佛穿越時空的竹鄉村民,售賣著與《竹海幻境》緊密相關的文創產品與美食。其中,特色冰飲擂酪,正是劇中女媭為屈原所制,讓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劇中故事的溫情與感動。
“宴”與“新消費”理念相融合,開創了“宴席+演出+消費”的全新模式,將文旅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度。這一創新不僅滿足了當前文旅市場日益多樣化的精神需求,更為文旅產業新消費的升級開辟了新路徑,成為了文旅創新發展的典范案例,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深藏在5萬畝竹海里的“超級月亮”
隨著夜幕的降臨,微風輕拂水面,泛起細膩的漣漪,一輪震撼人心的“超級月亮”在碧波之上優雅升起,與真月遙相輝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天上、水中、實景交相融合的壯麗畫卷,完美詮釋了科技與自然詩意結合的美學理念。
據《竹海幻境》總導演李彥介紹,該項目巧妙運用數字載景系統與全息巨幕投影矩陣作為媒介,將虛擬增強現實技術疊加于山水實景之上,為觀眾在蔥郁的竹海中呈現出一幅桃江月光的唯美圖景。
在整場演出中,數控裝置藝術、多層次疊影投息、飲臺光影互動科技等前沿媒體藝術手段被廣泛應用,為演出增添了無窮魅力。特別是水月數控裝置、裸眼全息影像技術、潛藏式水景舞臺矩陣等專利技術的巧妙運用,實現了數字化控制與藝術化呈現的完美結合,彰顯了文化科技融合的“1+1>2”效能。

《竹海幻境》所展現的“科技+文旅”新模式,不僅提升了演出效果,更體現了新質生產力的強大潛力。得益于一鍵式智能控制技術的支持,劇場內182臺投影機的播控工作變得輕松自如。這項虛實結合的技術不僅顯著降低了景區的人力運營成本,還極大地拓展了演出空間,使得天空、竹海、頭頂、桌面、眼前等一切元素都被巧妙融入舞臺設計,共同構建了一個360度全方位沉浸的幻境體驗。
近年來,近郊旅游模式逐漸興起,游客更傾向于尋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體驗。湖南省作為國內旅游熱門目的地,游客在游覽長沙之余,紛紛探索其他特色景點。《竹海幻境》自公演以來,已在演藝市場引起廣泛關注,并憑借觀眾的自發宣傳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顯著提升了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竹海幻境》的對外公演無疑將為桃花江竹海風景區注入強勁的旅游動力,進一步推動區域旅游經濟的蓬勃發展。
作為文旅融合的一次新嘗試,《竹海幻境》項目不僅是一個劇場,更承載著“湖湘美學”最具內涵的城市文脈。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竹海幻境》的持續火熱,這將有效助力桃江推進“桃花江竹海景區”文旅品牌建設,創新“文旅+消費”發展模式,成為桃江實現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以上圖片均由主辦方提供
責編:朱倩萱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