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是民心工程,關乎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耒陽市第二中學始終將幫扶經濟困難學生作為重要工作,圍繞立德樹人,實施“四大工程”,將“扶困、扶志、扶能”相結合,激發學生內在動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實施“經濟紓困工程”,不讓經濟困難學生輟學。
學校成立學生資助專門機構,服務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設立獎學助學金,開辟經濟困難學生入學綠色通道,通過社會捐助、校友贊助、政府資助等途徑,構建了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資助體系。近年來,學校資助學生1600余人次,每年發放獎助學金300萬元以上,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學校獲評衡陽市教育系統學生資助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實施“扶志鑄魂工程”,塑造學生自強品質。
開展思政鑄魂育人,引領受助學生自強。通過主題班會、征文、感恩演講等活動,深入挖掘和講述新時代學生受助故事,助力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和正確價值觀。學校連續5年舉辦“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征文比賽,每次征文稿件達100多篇,通過此類活動,激勵了更多受助學生克服困難、奮發圖強、勵志成才。開展志愿實踐育人,引領受助學生助他。學校堅持為受助學生提供多樣化實踐平臺,組建“同心志愿者團隊”,開展政策宣講、交通勸導、愛心勸募、為特殊學校學生和敬老院老人送溫暖等志愿服務活動,實現了“由他助到助他”的愛心傳遞。
實施“能力提升工程”,幫助學生學有所成。
學校推行“大走訪”和“個性化輔導”活動,成立由副校長、年級主任、班主任、黨員教師為骨干的“補短”先鋒隊,按照“思想、生活、學習、心理”全方位幫扶的原則,利用寒暑假,扎實開展走訪行動,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困難。并安排一位教師結對兩位該學科學習基礎薄弱的經濟困難學生給予輔導,使他們學有所獲、惑有所解、愛有所感、困有所幫。2024年,共計開展個性化輔導活動150余次,服務學生800余人次,幫助160名經濟困難學生圓了大學夢。
實施“身心健康工程”,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教學啟心。加強教學軟硬件建設,成立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和心理教研組,人才引進2名碩士研究生專職教師,現有6名心育專兼職教師。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和《心理學與生活》等校本選修課,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筑牢學生心理防線。主題活動潤心。以“5·25心理健康日”和“世界精神衛生日”為契機,通過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知識競賽、心理游園等主題活動,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平時以學生健康健全成長為導向,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對畢業班高考前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減緩焦慮情緒;對經濟困難家庭學生,給予積極向上的精神激勵,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預防干預寬心。學校每學期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心理普測,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按照低、中、高風險分級管理。常態化開展心理咨詢服務,采用信箱預約、心理教師值日等途徑,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咨詢輔導,幫助學生糾正認知偏差、改善情緒狀態,預防學生心理問題。家校攜手護心。加強家長學校建設,健全家校聯系機制,依托家長會、微信家長群等方式強化家校信息交流,與經濟困難家庭學生家長保持定期有效的信息溝通,形成家校合力。2024年,學校咨詢輔導學生個案達600余人次,其中成功化解了90余名學生的心理困擾。學校獲評湖南省第六批示范家長學校、衡陽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將持續深化“四大工程”的內涵與外延,探索更多元、更精準、更高效的資助模式,挖掘資助育人新動能,讓更多經濟困難學子在關愛與激勵中綻放光彩,在自強與奮斗中健康成長。
(耒陽市第二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段華偉)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