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下午,由岳麓書社主辦的《經文統鈔》新書發布暨分享會在岳麓書社十翼書院隆重舉行。這部塵封64年的國學經典巨著,歷經湖南省圖書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精心保存,三代學人的守護,終得出版問世,被譽為“國學搶救的奇跡”。
恒溫守護:珍貴手稿得以完好保存
在發布會現場,一段珍貴的視頻展示了湖南省圖書館恒溫恒濕特藏庫中保存的《經文統鈔》原始手稿。這部寫在古籍紙背文獻上的手稿,自70年代入藏以來,一直被珍藏在恒溫環境中單獨存放,修復破損部分,定期進行防蟲處理,確保歷經五十余載仍完好如初。
《經文統鈔》由近代經學大師陳天倪與國學耆宿彭昺于1960年傾力編撰。在當時物質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兩位學者以古籍紙背文獻為紙,歷時一年完成七冊手稿。
陳天倪嫡孫陳家書在視頻連線中動情回顧著書的艱辛,二老僅憑學術信念完成了這部巨著。其中還特別提到:“若不是湖南省圖書館的精心保護,祖父與彭老的心血可能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手稿完成后因時代原因未能出版,最終由彭昺后人捐贈湖南省圖書館珍藏。陳氏家族三代人始終未曾放棄出版的愿望。直到2016年,湖南省圖書館深知出版《經文統鈔》的重要意義,經特別批準進行手稿拍攝,陳錫周教授歷時四年的點校整理錄入,吳仰湘教授的學術指導,岳麓書社責任編輯周家琛團隊又經四年精心編校,終使這部巨著問世。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吳仰湘教授評價:“《經文統鈔》的出版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學術文化事件,是我們整個中華文脈傳承的一個縮影。這不僅是典籍重生,更是湖湘文脈的延續。”
創新體例引發學界熱議
該書創造性采用“易橫為直”的編纂方法,將十三經按歷史時序重組。吳仰湘教授指出:“這種整理方式在經學史和史學史上均屬創例。本書既作文學觀,更作古史觀的雙重價值,在現當代學術史上可謂煜煜生光”。湖南大學許超杰教授指出:《經文統鈔》創新性地構建了“以史存經”的經典闡釋體系,既保持了經學本真性,又通過“易橫為直”的編纂方法為后經學時代的經典閱讀提供了新范式,為傳統經學的現代轉化指明了方向。
活動現場,多位學者圍繞該書的現代價值展開深入研討。湖南大學法學院蔣海松教授特別關注書中《治法》篇體現的制度智慧;唐志遠教授以湘軍將領喻陳彭二老的學術堅守,中南大學孟澤教授則強調其對當前傳統文化教育的啟示意義。岳麓書社王文西副社長表示:出版是結緣,更是傳承,深耕經學文獻,弘揚傳統文化,以文獻整理為己任,續寫“湖湘文庫”新篇。
岳麓書社建社四十余年來,始終以整理文獻為使命。此前出版的《湖湘文庫》共702冊,其中64冊為經學類。但我們意識到仍有大量珍貴文獻散佚在外,因此啟動了《湖湘文庫續編》工程,旨在搶救藏于圖書館或私家的湖湘典籍。
“明年正值湖南大學建校百年。”岳麓書院陳宇翔教授動情地說,“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見證者,湖大承載著雙重文脈:千年學府岳麓書院代表著厚重的舊學傳統,而時務學堂則開創了近代新學先河。從天倪廬到岳麓書院,從河東到河西,新舊文脈,相互輝映,這種跨越時空的文化堅守,正是湖湘精神最動人的寫照。《經文統鈔》的出版,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傳統與現代的水乳交融,這正是湖湘文化歷久彌新的奧秘所在。”
長沙時務學堂研究會會長柳肅教授在發言中表示:“我們常說要'為往圣繼絕學',而《經文統鈔》所承載的經學傳統,在近代幾乎成為絕學。天倪廬的保留,不僅是對陳天倪先生最好的紀念,更是對那段學術歷史的珍視。”
作為古建筑修復專家,柳肅教授特別提到:“陳天倪先生早年就讀的益陽箴言書院和岳麓書院,恰好都是由我主持修復的。箴言書院作為湘軍名臣胡林翼創辦的重要學府,與岳麓書院共同奠定了陳先生的學術根基。能夠親手修復這兩所孕育了經學大師的古老書院,我深感欣慰。”
談及經學在現代的傳承,柳肅教授分享了他與吳仰湘教授的對話:“吳教授指出,經學在20世紀曾瀕臨斷絕,但在本世紀迎來了復興的轉機。在這個關鍵時期,《經文統鈔》的出版恰逢其時,為這門重要而小眾的學科注入了新的活力。陳天倪先生這部繼絕開新的專著問世,實在是學界一大幸事。”長沙市著名文史專家陳先樞教授和梁小進教授也冒著酷暑參加了發布會,并給予高度評價。
活動進行到尾聲,主辦方岳麓書社向岳麓書院、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長沙時務學堂研究會等學術機構贈送了這部凝聚著數代人心血的典籍,象征著湖湘文脈的薪火相傳。贈書儀式將活動推到了高潮,觀眾掌聲不絕。
這部跨越六十余載終見天光的《經文統鈔》,不僅承載著兩位耆宿的學術堅守,更凝結著三代學人的文化接力。其出版歷程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傳承的生動史詩。這部凝聚著湖湘學人智慧與堅守的經典之作,恰如湖湘文脈上的一顆明珠,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芒,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了生動范例。
瀟湘晨報記者伍婷婷 通訊員劉力
責編:朱倩萱
一審:朱倩萱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