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學生資助工作作為一項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來推動,積極建設“教育強省”。
學校是學生資助的主陣地。一直以來,耒陽市天柱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緊密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資助育人體系,完善資助管理檔案,提升資助育人實效,讓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有高質量的教育,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下好“先手棋”,健全學生資助體系
學校構建資助體系明責任,實行校長負責制,分管副校長主管,總務處具體負責,成立學生資助工作小組,由專人負責資助工作。構建“學校+部門+級部(年級)+班級”四級學生資助管理體系,優化學生資助工作全流程服務,確保學生資助工作各個環節落實到崗、精確到人。
學校完善資助制度嚴管理,健全完善資助工作管理、資助資金管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評審認定等工作制度,強化學生資助專項監督檢查和日常監管力度,落實“班級摸排—年級初審—校級復核”三級評審制度,通過上級部門“一卡通”陽光審批系統,發放資助資金,杜絕違規資助。
學校資助政策宣傳全覆蓋,學校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家長會,發放學生資助政策一封信,入戶走訪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和家長宣講學生資助政策、資助對象、資助標準、資助資金發放渠道、申請程序、條件及評審等相關資助內容,力求實現政策知曉全覆蓋。
下好“保障棋”,完善學生資助檔案
學校學生資助檔案規范化,每年新生入校后,通過運用信息化手段、教師家訪等途徑,準確了解和收集申請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建立信息數據庫,根據家庭經濟困難程度,實行“紅、橙、綠”動態管理,規范完善各類資助材料的歸檔,資助檔案每學期更新1次。
學校精準資助調查促實助,根據學生申請、信息摸底情況,組織教師選擇合適時間和形式,到各個特殊群體學生家里入戶實地走訪調查,鋪開一張家訪立體網,向家長們詳細解讀最新的資助政策標準,準確掌握經濟困難家庭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精準資助。
學校運用資助系統防漏助,與上級教育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及時發現、主動資助。以國家資助信息管理系統數據為依據,開展部門、學段之間學籍、資助數據比對,定期比對“五類”與“非五類生”的信息,防止資助重復和遺漏,精準識別資助對象。
下好“關鍵棋”,提升學生資助實效
學校學生資助過程全公開,評議小組嚴格審查學生申請的資料,確保材料內容的真實有效,確認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落實國家資助政策。遵循本人申請、民主評議和學校評定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助前”“助后”兩公示,主動接受師生和社會各界的監督,確保資助全過程陽光透明。
學校資助走訪慰問送溫暖,在資助信息庫里,開展“大走訪、大宣傳、大幫扶”活動,與學生家長“點對點”“面對面”“一對一”地解讀學生資助政策。在2024年春季學期,學校校級領導走訪慰問學生徐某琪一家,在了解其家庭特殊的情況后,當即為徐某琪一家捐款1000元暫解燃眉之急。
學校凝聚資助力量助成長,學校成立留守兒童關愛中心,有針對性的制訂幫學計劃,開展資助育人活動,培養學生健康、樂觀、自立、自強、感恩的品質。引導社會力量對學生進行資助幫扶,2024年春季學期舉行了留守兒童集體生日會。近兩年,學校“9.8助學”共捐款13342.6元。2024年,“金秋助學”資助學生20000元,減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課后服務費7200元,社會愛心企業資助學生2626元。
耒陽市天柱學校將扛牢資助育人主體責任,持續做好學生資助精準化管理,確保每一位受助學生都能在關愛與支持中健康成長,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為建設“教育強省”貢獻天柱力量。
(湖南省耒陽市天柱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劉兵)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