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通訊員 鄺森玉
教育的光芒,從來不止于教室的四壁,更在每一次俯身傾聽的溫柔與跨越山海的堅守。
上午八點,晨光初綻,宜章縣赤石鄉學校的谷娟老師已以數學教師的身份站在講臺上,用生動的講解帶領學生探索數字奧秘;中午一點,陽光正好,她準時出現在教室,陪伴學生們度過午休時光;下午三點,她又化身為黨建辦的“策劃者”,細致籌備著下一場主題黨日活動。這位身兼二年級數學教師、班主任、黨建辦主任三重身份的教育工作者,還懷揣著一份特殊使命—— 為智力殘疾學生送教上門。她常常利用課余時間驅車前往學生家中,用定制化的教案和耐心的引導,為特殊孩子點亮知識的微光,以分秒必爭的堅守,詮釋著教育工作者“一個都不落下” 的責任與擔當。
數學老師:深耕課堂,點亮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谷娟老師秉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理念,積極探索趣味教學法。她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入課堂,例如在講解“人民幣”時,她別出心裁地把“小賣部”搬進教室:課桌上擺滿了文具、食品等“商品”,標好價格標簽。孩子們拿著仿真人民幣,模擬購物場景,在找零計算中掌握元角分換算。這種教學讓數學“活”起來,激發學生觀察生活。在學習“數據整理與收集”時,帶領學生調查班級同學的身高、體重,制作統計圖。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高漲。在這樣充滿童趣的課堂氛圍中,孩子們對數學的熱情被徹底點燃,課后經常圍在谷娟老師身邊,興致勃勃地討論著數學問題。
班主任:以愛為舟,護航成長
作為二年級班主任,谷娟老師創新班級管理模式,將班級“小管家”的重任放心交給學生。她設立了“值日班長”“紀律委員”“衛生委員”等多個崗位,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孩子們自主制定班級公約,從課間紀律到作業完成,從衛生打掃到圖書管理,都由學生們共同商議、監督執行。有一次,班級圖書角的書籍擺放雜亂,“圖書管理員”主動組織同學進行分類整理,讓圖書角煥然一新。這種自主管理模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責任感和組織能力,更讓班級充滿了凝聚力。
校園一隅的勞動基地,在谷娟老師的帶領下,成為了孩子們的“成長樂園”。她組織學生在勞動基地種植蔬菜,從翻土、播種到澆水、施肥,每個環節都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孩子們像照顧小寶寶一樣細心呵護小菜苗。當嫩綠的菜苗破土而出,孩子們歡呼雀躍。收獲時節,大家一起采摘、清洗,舉辦“勞動成果分享會”。在這片土地上,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勞動技能,更懂得了珍惜與分享。
黨建辦主任:黨建領航,凝聚合力
作為黨建辦主任,谷娟老師以創新為筆,以傳承為墨,精心構建起系統化的紅色教育體系。她創新推出“少先隊基本知識教育”“少先隊隊史教育課”系列課程,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紅色種子深植童心。在“少先隊基本知識教育”課上,通過動畫短片讓孩子們不僅牢記了隊旗、隊徽的構成與寓意,還能熟練敬標準隊禮、唱激昂隊歌。“少先隊隊史教育課”打破傳統說教模式,通過情境還原與互動體驗,將厚重的隊史知識轉化為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通過這些鮮活的形式,孩子們不僅熟知了少先隊從萌芽到壯大的發展歷程,更將“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深深鐫刻在心中。
近三年來,學校黨支部兩年連續榮獲縣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的稱號。榮譽的背后,是在學校黨支部書記谷春波的領導下,以及谷娟老師作為黨建辦主任對黨建工作的執著堅守,更是全校師生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寫照。如今,紅色文化已深深融入學校的血脈,成為校園里最鮮亮的底色。
送教上門:傳遞希望,共促發展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教育點亮。”懷揣這份信念,谷娟老師每周都會踏上為智力殘疾學生小輝(化名)的送教路。小輝家距學校路途遠,山路崎嶇,可谷娟老師從未間斷。一次因雨天路滑遲到,她滿身泥濘趕到,卻見小輝在門口張望,見到她后興奮地拉住衣角,那一刻,所有辛苦都化作了溫暖。
第一次走進小輝家時,紅磚屋里,小輝站在角落,眼神躲閃。谷娟老師沒有急于展開教學,而是從書包里掏出彩色繪本,輕聲講起有趣的小故事。漸漸的,小輝被吸引,悄悄挪到她身邊。發現小輝總盯著桌上的花生,谷娟老師眼前一亮,立馬把花生作為教具。她將花生鋪在桌面上,引導小輝先一顆一顆數,遇到小輝數錯,她就握住孩子的手,帶著他重新點數。又嘗試兩兩分組數,讓小輝直觀感受“2、4、6”的遞進規律。剝花生時,她蹲在小輝身邊,手把手教他用拇指和食指輕捏花生殼,再輕輕一掰取出果仁,這個簡單動作,反復練習了整整半小時,小輝的指尖都磨紅了,她就握著孩子的手輕輕吹氣緩解。
小輝的認知發展比普通孩子慢得多,連“多”和“少”的概念都難以理解。谷娟老師便將花生分成兩堆,讓小輝用手比一比、數一數,再用夸張的語氣說:“哇!這堆好多呀,像小山一樣!那堆好少,只有幾顆呢!”漸漸地,小輝能指著花生堆準確分辨出“多”和“少”。
最艱難的是語言訓練,小輝幾乎不開口說話,谷娟老師就變著花樣引導。她拿著花生,湊近小輝說:“小輝,說‘花 —— 生’,說出來就獎勵你一顆甜甜的糖果。”她重復上百遍發音,直到小輝含糊不清地吐出“花……生”,那一刻,谷娟老師激動得眼眶泛紅。
在谷娟老師的堅持下,小輝有了變化:從數不清花生,到能準確計數;從抗拒接觸,到主動分享剝好的花生。這顆小小的花生,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橋梁,讓小輝感受到被重視的溫暖,更承載著谷娟老師對教育公平的執著追求。她用腳步丈量教育的溫度,用愛心守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為特殊兒童點亮了希望的微光。
從充滿童趣的數學課堂到溫馨有愛的班級管理,從創新多樣的黨建活動到充滿大愛的送教之路。谷娟老師始終堅守教育初心,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書寫著教育的華章。未來,她將繼續在教育這片熱土上深耕細作,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推動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責編:蘭宇琪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