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一場充滿趣味的科技文化啟蒙課在衡南縣寶蓋鎮寶蓋中心小學精彩上演。南華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服務團的12名學生黨員志愿者,為80余名鄉村孩子帶來了知識的甘霖和探索的樂趣。
如何理解彩虹的斑斕?鐵銹為何悄然出現?這些日常現象背后藏著怎樣的科學奧秘?志愿者們巧妙地將這些孩子們身邊的問題作為切入點。他們精心準備PPT動態演示和趣味科普動畫,將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易懂、引人入勝的畫面與故事。這種貼近生活的講解方式,瞬間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原來這些身邊的事情都有這么有趣的科學道理!”課后,一位學生興奮地分享了自己的新發現。
此次課堂獨具匠心,采用“寓教于樂、手腦并用”的互動模式,針對孩子們的特點量身設計了一系列趣味實驗和動手環節,鼓勵他們親身參與、仔細觀察、大膽提問、積極思考。孩子們沉浸在動手實踐的樂趣中,通過親身操作感知科學的神奇,心中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被充分激發。課堂上小手齊刷刷舉起,提問聲此起彼伏,實踐環節熱火朝天,展現出鄉村學子濃厚的求知熱情和創新潛力。(彭思穎 康娟 趙天祺)
責編:周培
一審:張芷瑜
二審:蔣茜
三審:周韜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