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躍
初夏的傍晚,一個陌生電話打來,我滿心狐疑地接聽了,是幾十年前的老朋友李老師,記得他住長沙湘春路一個小巷子里,以前常來往的。電話里,他說請我明天去他那里看熱鬧,什么熱鬧他賣關子不說。
接完電話,心里猜測不定。不速的邀請,使開福區的巷陌在我心里重又鮮活起來。在電視臺時,每期節目委托李老師的團隊制作,我帶著主持和攝像奔波在長沙的城鄉,開福區是我的據點。沙坪的繡娘、年嘉湖的鴨形船、潮宗街的缽子飯、湘江河里夜釣的漁火,我忘不了老長沙,忘不了開福區。
幾十年后再來,湘春路上那扇進出過千百次的小門,怎么也找不到了。巷陌深處煥然一新,路面的石板依然光滑老舊,卻整理得成行成列,嵌在水泥地上,容光滿面地向過往的人們講述著它們的故事。門臉統一整齊清潔,茶吧的醒木清響得讓人不由駐足,閱覽室的燈光柔和得讓墨香流進心田,低回的旋律飄蕩在小巷里,還有遠處樓頂上拉長播音腔的應和,文藝惠民的開福區脫去了老長沙的市井氣,變得厚重韻味起來。
李老師出來接我,不免被他取笑眼拙。進了門,樓里仍是當年如迷宮般的模樣,演播廳里認識和不認識的樂器琳瑯滿目。我們進到餐廳,其他客人早到了。落座后,他說:“先談正事再喝酒”,他快人快語,約好了小酌,還沒動筷子,就迫不及待說起別的來。
李老師是個老文藝,剛退休賦閑時,迷茫得不知如何是好。2024年以來,開福區文聯在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啟文藝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新篇章,把專業協會擴展到11個。和李老師一樣的退休人員,成立各種文藝隊,活動長期不斷,街坊們找到了歸屬,連他老伴也加入太極隊,女兒加入了歌舞隊,小巷的街坊們開朗活躍了,臉上都充滿著幸福的笑。
今天區文聯要在東風大舞臺開展“文惠開福·藝啟幸福”文藝展演,專業展演活動前,允許各活動隊在場外表演,李老師要和好友親人分享這份喜慶,邀請我們就是來看這個熱鬧。我本以為只喝酒就行,原來他還要我給他們的節目作指點。
在我的記憶里李老師是很大方的,今天突然變了,要客人們趕緊吃,他一把搶走酒瓶,口氣堅定地說:“今天我不喝,你只能喝二兩”,區里的活動不能將就。
李老師帶著我們匆匆趕來,富興時代廣場早成了人的海洋,有的打著標志或橫幅,彈琴的、唱歌的、跳舞的、作畫的、寫字的每個角落都有,推著車賣小吃水果的商販,干脆把車推到拐角的樹陰處停著,今天的生意不做了,他們要加入到人流里分享熱鬧,李老師指了指遠處打太極的,那隊伍里有他老伴,被人群圍著跳舞的是他女兒,滿足的笑洋溢在他臉上,他為自己響應號召、盡全家微薄之力而自豪。
開福區文聯,將柴米油鹽裝進了文藝的集裝箱里,烙印上文藝標簽,在向未來延伸的巷陌里,上演著一場場大戲,城市便有了靈性,增強了活力。
夜色中,開福區色彩斑斕,流光溢彩,萬家燈火如繁星點點,巷陌深處,李老師和他的街坊們在城市煙火中回味翻新的幸福。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