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晚報7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傅容容 通訊員 彭甜)酷暑如爐,熱浪炙烤著星城。午后,車流卷過熱浪,路人躲避著陽光匆匆行走。無論嚴寒還是酷暑,時間與生命在每分每秒的流逝中競逐前行,長沙市120救護車的警報聲,就是“生命之舟”啟航的號角,載著急救人員沖向未知的戰場。
15日早上8時,記者來到市120直屬站,跟隨急救醫生程文立班組,執行院前急救任務6次,體驗了急救醫生的一天。
熱浪里的生死時速
當日14時59分,一陣急促的呼救鈴聲刺破中心短暫的寧靜——一名24歲的年輕男子小周(本文患者、群眾均為化名)在搬家時突遭不測,大汗淋漓后出現手腳發麻、中暑癥狀。
“醫生快來!這個小伙子面色很不好!”租車司機老王焦急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長沙市120急救中心程文立醫生與甘歡護士聞令而動,記者跟著他們頂著烈日一路奔跑,登上救護車后,車一路呼嘯著駛向求助地點。
車抵現場,只見年輕男子癱坐在貨車副駕駛位,面色蒼白如紙。“測心率!”甘歡為小周佩戴上便攜監護儀,發現其心率已飆升至每分鐘140次。
老王告訴記者,他是小周約來的“貨拉拉”司機,當日幫助其搬家。“我們將他的行李搬至車上,小伙子累得滿頭大汗。我建議他稍作休息再出發,但他表示無礙,只需喝些水即可。”老王回憶,車開出去沒多遠,小周突然暈倒在副駕駛座上,他頓時驚慌失措,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好在患者意識尚可,程文立迅速檢查判斷,甘歡默契配合,兩人與救護車駕駛員柳馳合力將患者穩妥轉移上車。救護車旋即轉向,快速駛向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車廂內空間逼仄,記者看到,程文立緊盯患者狀態,汗水順著鬢角滑落也渾然不覺。直至將小周交接給醫院急診科,程文立與甘歡二人才松了口氣。
汗水浸透全身衣服
這不過是高溫天里急救人的尋常一幕。就在約一個半小時前,雙擁路上,一輛轎車轉彎時撞上電動車,24歲的騎手小曾左臉、胳膊、背部多處外傷,鮮血滲出,傷口紅腫觸目驚心。
救護車到達現場后,程文立與甘歡二人跳下車,拿起急救箱和儀器沖上前,為患者檢查傷勢、簡單包扎傷口。“他說背后很痛,當我輕輕推過他的背,看到那么大一塊傷口時,心里真不是滋味。”甘歡告訴記者,那一刻只想著快消毒、快包扎,讓患者盡早到醫院。
在交警與熱心市民協助下,小曾被小心翼翼地以平托方式抬上擔架,送往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一醫院。忙完這一切,甘歡才發覺,汗水早已將急救制服緊緊貼在了身上。
“奔向現場,都是一路跑過去的。”程文立坦言,盛夏出診,悶熱與疲憊如影隨形,“搶救時哪顧得上這些?只有忙完停下來,才發現衣服濕透。一天下來,不知要被汗水浸透幾回。”自2016年從醫學院畢業考入120急救中心,九載寒暑,程文立早已將這份與高溫、汗水、奔跑相伴的節奏刻入職業本能。
較量與守護后的溫馨提示
7月15日早8時,程文立與甘歡的班組開啟了長達24小時的值守。截至下午4時,記者現場跟班見證的短短8小時,市120直屬站警報響起6次。每一次鈴聲,都意味著一場與時間、與酷暑的較量。每一次濕透的制服,都無聲訴說著職責的重量。
暑氣蒸騰的長沙街頭,救護車藍燈閃爍,劃開熱浪,也劃開生命的通道。那濕透的制服,是急救人在烈日下守護生命的樸素勛章。
記者跟班采訪時了解到,去年7月15日至8月23日的三伏天期間,長沙市120急救中心因中暑呼救病因派車335次。排名前五位的呼救病因分別是:創傷類疾病、各類中毒性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
今年三伏將于7月20日到來,持續30天。長沙市120急救中心提醒,三伏天市民要注意避免高溫時段戶外活動,常備防暑降溫物資。戶外作業人員和年老體弱病人要尤其注意高溫防范,關注自身狀態。如有中暑先兆和體感不適,及時撥打120電話呼救。
責編:周培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