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宋毅波 饒雨晴
陽光熱烈,蟬鳴不絕。村東頭的香樟樹下倒藏著一片難得的蔭涼,掩映著湘陰縣三塘鎮民岳村順意合作社鮮藠頭加工廠。敞開的大門里不時涌出陣陣爽朗的哈哈聲。
7月16日,記者走進該廠,新鮮泥土的氣息和著藠頭的馨香撲面而來。長條案桌上堆滿了剛從地里拉回來的藠頭,亂云般的根須里粘滿泥巴,參差的葉子肆意伸展著。一群約莫六十歲上下的婦女圍坐在桌邊修剪藠頭,雙手靈巧地翻動著,隨著剪刀清脆的“咔嚓、咔嚓”聲,被修理好的藠頭如同一個個白玉娃娃蹦跳著進了竹筐。
車間工人圍坐桌邊修剪藠頭
“你看它不起眼,它卻是家家戶戶的‘錢袋子’。近幾年,我們從選種、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全鏈條發力,今年全鎮1.5萬畝藠頭種植基地喜獲豐收,預計總產值超1億元。”鎮黨委書記但鵬隨手揀起一粒“白玉”跟記者說,“過去很少外銷鮮藠頭,如今已從長沙、武漢慢慢走向了江南五省的蔬果類市場哩。”
“今年的藠頭喲,又大又愛人!”58歲的胡娭毑舉著兩個新鮮大藠頭,紅撲撲的臉上笑出兩道褶子,嗓門亮得像掛在房梁上的銅鈴鐺。她把藠頭遞給對面的周娭毑,“你看這品相,白生生、胖乎乎的,今年的收成真是好!”
胡娭毑舉著今年的藠頭展示
“今年的藠頭比往年重半兩!”周娭毑在手里掂了掂。她手里的剪刀上下舞動,藠頭根須修得平平整整。她扒拉著筐子里個大飽滿的藠頭,感慨道:“好貨不愁銷,愁死趕工人!先前愁賣不出,現在愁剪不贏!”說著,她加快了手里的活計。
旁邊的歐娭毑停下手里的活,雙手錘了捶后腰:“哎喲,坐久了腰酸。”大家都笑起來:“歐娭毑,你是有福不曉得享哦,專門來受累!”68歲的歐娭毑是退休職工,每月有退休金。她戴著漁夫帽,穿著藏藍底鑲紅花的棉麻上衣,氣質嫻靜清雅,可干起活來干凈利索,臉上笑開了花:“享啥福喲,這雙手閑下來才難受。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又開心又賺錢,不累!”看到記者在拍照,歐娭毑連連擺手:“快莫拍我,我是背著兒女出來干活的,被他們知道了會挨罵。”
歐娭毑快速修剪藠頭
“嘀、嘀。”72歲的劉娭毑將她修剪的藠頭過秤。“408乘以0.3等于122.4。”計算器里傳出的數字令她喜笑顏開:“今天的工錢賺到了手,提前收工,給外孫做飯去。”談到外孫,劉娭毑的自豪溢滿車間:“中考700多分,物理滿分,英語也滿分哩!”大概喜悅會傳染,每個人想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剪刀剪得更歡快了。
每日可銷多少鮮藠頭?廠長歐國良答道:“平均每天3噸,多的時候達10噸。”想到三塘鮮藠頭進入城市菜籃子的愿景,這個淳樸的農民企業家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笑容里藏著要帶領村民把莊稼變成幸福生活的踏實和篤定。
修剪好的藠頭打包裝袋
眼看桌上的藠頭快剪完了,鎮長侯長江便邀村黨總支書記黃文兵,從車上卸下幾袋剛從地里拉回的藠頭。侯長江若有所思道:“還是要依托自身的原料優勢,引進深加工企業,生產更多新產品,尋求產業新的增長點。”
桌上,瞬間堆成了小山。胡娭毑扒出一雞蛋大的藠頭打趣:“我看今天的‘藠頭王’要花落文兵家啰!”這話逗得大家直樂。
黃文兵既是村支書,又是種植帶頭人。“當年為了響應鎮里號召,調動村民種植積極性,我帶頭種藠頭。今年真是頂好的收成,畝產少說也有七八千斤,每畝能賺五六千元,我這些地算下來,收入估計有八十萬!”黃文兵樂呵呵地介紹。
藠頭雖小,種出的是幸福的生活,長出的是強鎮的底氣!車間里此起彼伏的“咔嚓”聲和娭毑外婆們哈哈的笑聲,奏響了藠頭之鄉“億元產業”的交響樂。 觸景生情,記者有感而發:娭毑外婆談笑風生。胡娭毑卻立馬“同聲翻譯”為:“娭毑外婆哈哈一片。”說完,她兀自大笑起來……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