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當上“城市合伙人”
天心區首屆“騎士節”溫情啟幕,系列舉措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力量
長沙晚報7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洪虹 通訊員 賀小毛)“我現在有了房子車子,孩子也帶得不錯,我很滿足。”7月17日下午,在天心區新就業群體友好商圈中海環宇城,羅小敏分享自己作為外賣女騎手的心路歷程,贏得全場共鳴。
當天,天心區首屆“7·17騎士節”關愛活動暨“基層治理合伙人”推進會溫情啟幕,區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區委組織部、區衛健局、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區網格中心等部門,聯動先鋒街道,以暖心服務和治理創新,向新就業群體傳遞城市的溫度與敬意。
從服務對象到治理伙伴,騎手成為城市“移動探頭”
活動現場,天心區“基層治理合伙人”機制迎來升級——專屬Logo首次亮相,積分兌換激勵同步推出,首批快遞外賣騎手獲聘2025年度“基層治理合伙人”并接受了首次實用的“崗前培訓”,他們中既有一線騎手,也有站點負責人,將通過隱患上報、網格議事等方式為基層治理助力。
事實上,這一創新探索始于去年10月,坡子街街道率先試點“流動網格員”模式,7名騎手化身“城市眼睛”,在送餐途中發現并上報安全隱患、幫扶獨居老人。通過首批騎手的帶動,僅在坡子街街道,已有效鏈接300余人的“治理先鋒隊”,共協助解決占道經營、消防通道堵塞等問題80余個,幫扶獨居高齡老人10余人。越來越多的騎手,正從暖“新”服務的“受益者”,轉變為基層治理的“合伙人”。
活動現場還把“舞臺C位”交給騎手,邀請騎手代表、愛心企業、屬地社區面對面交流,分享騎行路上的暖心故事,共同探討如何讓關愛更精準、融入更深入、城市更有溫度。
“送餐路上,熟悉的街巷就是我的‘責任區’。”美團騎手黃喜華同時也是社區鄰長,他曾及時發現外墻瓷磚脫落、撲滅突發草地火情。餓了么隊長羅宇則分享了騎手間的互助故事:“去年我們參加‘就在長沙過大年’活動,與騎手兄弟姐妹們一起表演節目,圍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感覺就像回家了一樣。我們受惠于城市的溫暖,也希望能回饋更多。”
十件實事暖心扉,讓關愛從“節日”走向日常
現場,天心七部門聯合發布《天心區2025年度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10件實事清單》。
記者翻閱清單發現,干貨和誠意滿滿:開放一批黨群服務中心、每年提供100個免費體檢名額、在“紅色之家”公布婚姻咨詢和權益維護熱線、開設騎手子女寒暑假托管專屬報名通道……這讓騎手切身感受到:天心區的關愛,遠不止于一次活動、一份禮包。
隨后,“騎手家庭醫生集體簽約儀式”舉行。先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全區首個試點,為轄區騎手提供家庭醫生上門簽約服務,量身定制快速就診、免費檢查等健康守護套餐。后續,這項暖心舉措將逐步在全區鋪開。
現場同步開設的暖“新”集市人氣火爆:健康“加油站”提供中醫理療、血壓檢測;權益“護航站”解答勞動政策疑問;巾幗“暖心站”關注女性騎手需求;青春“加油站”則鏈接青年發展資源。騎手們還能在“心聲驛站”寫下建議,真正實現“需求有回應、服務有溫度”。
愛心企業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市分公司為騎手發放清涼禮包,天心區總工會為騎手發放夏日關懷物資。參加完活動,騎手們收獲良多:既有牛奶、涼茶、茶杯套裝、防暑物資等日用品,還有精神和心靈滿足。
天心區委社會工作部自2024年5月成立以來,不斷加強對快遞外賣騎手、網絡主播等新就業群體的凝聚服務工作。特別是今年,積極落實全市“黨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行動,深化“基層治理合伙人”機制,出臺《天心區新興領域群體融入城市基層治理十條措施》《天心區新興領域黨建典型案例選樹工作實施方案》,發動各街道因地制宜招募一批“基層治理合伙人”,分批分類開展專題培訓、舉辦黨員培訓“先鋒班”,探索開展星級認定和“最美”系列選樹。同時,進一步完善積分激勵制度,聯合區網格中心開通線上問題報送平臺,建立“一鍵報送—系統派單—實時處置—及時反饋”的閉環管理模式,引導更多騎手依托“暖‘新’長沙”“便民天心”等小程序,更高效便捷地投身于基層治理,化身“移動探頭”“民情前哨”。
一年來,150余場活動,4500余份愛心物資,豐富多彩的暖“新”服務,已成為天心區對新就業群體的長情告白。
責編:張嵐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