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教你防溺水技能 電子證筑“安全圍欄”
長沙“防溺水大篷車”開進金井鎮,科技賦能、多方協作織密防溺水安全網

長沙晚報7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舒元臻 通訊員 吳迪 實習生 袁竹雨)“1、2、3,肩肘腕垂直,用力按壓……”18日,“預防溺水,守護未來——2025年長沙市‘防溺水大篷車’公益活動”金井鎮專場正式啟動。這場由長沙市文明辦指導,市教育局、市關工委、市科協與長沙晚報社聯合主辦的公益行動,通過VR沉浸式體驗、專家實操教學、電子學生證預警等“黑科技+溫情服務”,為青少年織密織牢立體防溺水安全網。
“VR防溺水體驗”提升自救技能
“請調整好呼吸,身體后仰,躺在水面,再慢慢地將手舉過頭頂……”在金井鎮金龍村活動現場,“VR防溺水自救體驗系統”吸引了眾多青少年。小朋友戴上VR設備,瞬間“置身”虛擬水域——不小心掉進水里,模擬如何保持冷靜,爭相體驗并學習水中調整體位、保存體力、科學呼救等關鍵自救技能。這種“邊做邊學”的模式,讓原本枯燥的安全知識變成了可觸摸、可修正的虛擬實操訓練。“‘VR防溺水自救體驗’太酷了!”不少孩子反復排隊體驗,甚至主動當起“小老師”,教后來者如何更高效地完成自救動作。
“比看宣傳畫有意思多了。”剛摘下設備的金井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梅雋熙興奮地說。“這種‘邊玩邊學’的方式,讓防溺水安全知識真正記進了腦袋。”梅雋熙的爸爸表示。
“溺水者瞳孔放大、嘴唇發紫,施救前先確認環境安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護專家曹曉霞手持模型,向50多組親子家庭演示心肺復蘇術。現場家長和孩子輪流上陣,在幾名志愿者指導下練習按壓手法和人工呼吸技巧。“我學會了!關鍵時刻能救命!”一位小男孩興奮地擦著手說。
到了戶外教學現場,長沙縣藍天救援隊隊長陳槐帶領隊員,在金龍村的一座人工塘模擬真實溺水場景:“發現有人落水,第一時間拋投漂浮物,千萬不要盲目下水。”
“嘩啦”一聲,一個救生繩包落水,隊員們手把手教學“拋繩包救援”“竹竿營救”等技巧,圍觀親子家庭表示“學到了保命技能”。除了學習理論和實操知識,到現場的小朋友還領取了宣傳扇、鑰匙扣、小零食等禮品。
電子學生證靠近水域自動預警
“這個電子學生證太實用了。”活動現場,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教育發展專項基金聯合中青智安(浙江)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向金井鎮的青少年捐贈了一批“防溺水電子學生證”。據介紹,這張卡片不僅能刷門禁、緊急聯絡,還內置定位芯片——家長通過手機APP設置“電子圍欄”,孩子一旦進入危險水域范圍,系統立即推送預警信息至家長手機上。
“以前總擔心孩子偷偷去玩水,現在手機能實時看定位,安心多了。”家長劉先生現場演示操作。據悉,該設備還將接入金井鎮“三位一體”立體防護鏈,可與空中監測、水面救援形成聯動。
合力構建防溺水安全網
長沙縣金井鎮水域面積達12358畝,擁有29座水庫、3780處山塘及491處河壩。“我們始終將預防學生溺水作為‘生命工程’來抓,構建起‘14村(社區)+N部門’的全域覆蓋體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村社落實、企業支持、志愿者參與’的五防聯動機制。”金井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威介紹,該鎮今年已完成66處重點水域排查,更新39套老化救援設備。整改隱患點15處,整改率100%。成功勸阻私自下水行為15起,教育提醒5000余人次。
防溺水工作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城市溫度、關乎社會民生的必答題。據了解,連續四年來,長沙晚報社和多個部門堅持將防溺水安全教育從會場搬到鄉鎮一線的湘江畔、水庫旁、池塘邊,用行動踐行承諾,將“防溺水大篷車”公益行動持續深化,共同織密織牢防溺水安全防護網。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