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穎
暑氣蒸騰,夏已至深。窩進清涼世界,大口吃冰的同時也別忘記翻開書。展卷時,文字便濾去了蟬鳴與暑氣,帶來內心的寧靜與涼爽。本期書單推薦幾本避暑讀物,讓它們陪你度過這個夏天。
在大自然中治愈心靈
英國杰出的自然文學作家、博物學家理查德·梅比,在事業巔峰之際,突然患上嚴重的抑郁癥。在朋友的幫助之下,他搬到了東安格利亞。廣袤而靈動的原野給了他全新的視野和啟迪,也喚醒了他被疾病塵封已久的對自然的熱愛與激情。
他住在橡木小屋中,與貓咪為伴,他遠足、觀鳥、探尋奇異的動植物,年過半百結識了人生伴侶波莉,在愛人的鼓勵下,他重新開始寫作。《心向原野:自然如何治愈了我》中,萬物在作者眼中又鮮活起來,他擺脫了抑郁的困擾,重新投入自然的懷抱。他細心觀察,尊重和敬畏每一個生命,思考著文化與自然的邊界、人類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棲身角落,心向群山
19歲的李娟隨家人初入阿爾泰深山牧場,在荒野中經營起半流動的裁縫店和雜貨鋪。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為了生活,她與家人也不斷隨之遷徙——從草場到沙漠、戈壁,甚至是凋敝的廢墟。
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蕩蕩,而自然豐澤。人有手有腳、感官明晰,就是自由。
在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中,什么都可以從無到有,一點點被創造出來。這樣的土地容不下虛偽和矯情,一切都那么直接、真實——世界是未被馴服的,感觀是純天然的。
哪怕生活永遠在一邊拋棄,一邊繼續,只要感受力還在,永遠可以發現新的、值得記憶的美好。
一瓜一世界,無瓜不清涼
100張腦洞大開的西瓜畫,好吃好玩好看,90首精挑細選的季候詩,從立夏到立秋。《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個夢》是一本妙不可言的治愈畫集、一本消夏祛暑的詩歌精選,它讓有趣的靈魂打開奇妙的想象力。
在書中,作者魚山以傳統的水墨,畫出新鮮又古典、富有生活情趣的西瓜圖:籽可以是雨滴,瓤可以是云彩,瓜皮則成為舟船與穹頂……以瓜觀物,如夢似幻,自成奇趣。
畫集依照夏天時序編排,從立夏開始,跨過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到立秋結束,陪伴讀者度過漫漫夏日的每一天。同時,本書還收錄了魚山抄錄的古人關于夏天的詩詞名句,帶領讀者從“春去夏猶清”到“清秋時節近”,步入一條避暑的清涼小徑。
流淌的夏日時光
1869年,繆爾受朋友邀請前往約塞米蒂山谷的內華達山脈牧羊和考察,沿途寫下《夏日走過山間》。在山間行走的3個月使他認識到自然放牧對山地草原的破壞是無法逆轉的。1903年,他帶領西奧多·羅斯福在山谷中進行了一次自然之旅,沿途向總統傾訴自己面對美景被侵蝕的痛心感受。羅斯福被繆爾所打動,也意識到只有通過聯邦的力量才能將內華達山脈的美景長久地留存。1906年,繆爾以一己之力推動美國國家自然保護公園的建立,羅斯福也受其影響在任期內批準建設了五十三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十六個國家紀念保護區和六個國家公園。自此,繆爾被譽為“美國國家公園之父”。
《夏日走過山間》成為繆爾的初心所在,也以其優美、細膩的文風而被稱為“感動一個國家的文字”,開啟了20世紀自然文學創作的新方式。
振聾發聵的警世之書
氣候災難的可能性有多大?在冰川消融前,人類還有多少時間?
記者達爾·賈默飛赴全球各地,從北美高峰德納里峰到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從碩果僅存的海豹獵人到不斷沉降的城市,將氣候災難的證據陳列在讀者面前。《消融時代:冰川、氣候與人類危機》只為警醒仍然躊躇不前的我們,人類家園的守護,只能靠我們的覺醒和行動。
責編:伍鏌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