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7月21日電 題:華裔青少年“尋根”之變:從回故鄉到傳承文化
中新社記者 唐小晴
今年13歲的徐晨珺出生于荷蘭,來自荷蘭壹加教育中心,父母是湖南人。他4歲開始每周末去中文學校學習中文,每年暑假回湘。
小時候,父母就教他不要忘記自己的中華根,在家一直堅持和他說中文。他還會給荷蘭的老師、同學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教同學們唱中文歌。“同學們要去中國旅游時,要我給他們推薦玩的、吃的。”徐晨珺中文流利。
這位華裔少年21日晚在2025“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湖南邵陽營開營儀式上,分享了他的故事。
接下來幾天,徐晨珺將和來自世界各地的70多名華裔青少年沉浸式體驗湖湘文化。
“尋根,不是簡單地回到故鄉,而是要在血脈中找回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密碼。”湖南省僑聯副主席黃重華在開營儀式上說。
他表示,希望華裔青少年通過自己的社交平臺,將夏令營中的所見所聞和思考感悟分享給海內外親朋好友,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小使者,為傳承文化、增進中外友誼貢獻力量。
“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旨在幫助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中文、了解中國國情和中華文化。隨著活動深入開展,華裔青少年的中國行不再局限于尋根祭祖,而是沉浸式體驗各種文化、科技活動。
今年,安徽除為華裔青少年安排扎染、國畫、京劇等傳統文化體驗課外,還有對合肥科技與人文地標的實地參訪;河南鄭州讓營員們深度探訪安陽殷墟、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翰園碑林等地,親手觸摸古老的甲骨文;在廣西、上海,華裔青少年與AI機器人對弈,開展無人駕駛、生命科學等前沿科技主題研學。
邵陽是湖湘文化主要發源地之一,此次活動主辦方安排了手工制作非遺灘頭年畫、茶葉糍粑,體驗生態采茶和炒茶工藝,觀看瑤寨千年民俗“棕包腦”舞等。
“回到荷蘭,我一定把在湖南的親身經歷、切身體驗,真實客觀地分享給朋友和同學們,努力做好中華優秀文化的自覺弘揚者、中外文化交流的積極促進者。”徐晨珺說。
今年,中國僑聯計劃邀請3000余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到中國各地參觀訪問。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陳奕平告訴中新社記者,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在地域拓展、舉辦形式方面均有變化。
“華裔青少年以前主要在沿海僑鄉參加夏令營,近些年活動舉辦地范圍擴大。組織形式從尋根祭祖發展到文化體驗,開始利用AI等新技術賦能。”陳奕平建議,各地針對營員年齡進行內容差異化設計,同時注重所在國文化背景的適配性。(完)
責編:潘華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