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粟
后山女人招待起客人來,熱情、周到。酒有自家釀的米酒,菜是自家種的蔬菜,不怕你多吃,就怕你吃不飽。
作為一個男人,如果這輩子能遇到一個湖南衡山后山籍的女人,你一定要珍惜。如果你有幸能夠跟她談上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那一定是一壺新春的云霧茶,又香又濃。她們要么不認定你,一旦認定你,那就會安安靜靜地跟你居家過日子,無怨無悔。從俏妹子、嬌娘子到堂客子、再到婆婆子,后山女人就算是老了,也要精致地老去。我一個表舅媽,九十歲了,每天仍會把滿頭銀發梳得整齊光潔,用老式發卡別著,衣服穿得一絲不茍,從不失大家閨秀的風范。
說到吃苦,后山女人是我見過最能吃苦的群體之一。最讓我心痛的是我的母親,母親生于貧寒之家,早年以童養媳身份嫁到我們家——那是舊時代封建陋習下的無奈安排。但母親從未被生活的苦難壓垮,從小就學會了做各種家務,針線活做得十分精致,飯菜也做得好恰。她為人忠厚,團結四鄰,把一家人照顧得很周到。
要了解后山女人的耐性,最好的場景是大集體年代春耕的時候,男人們負責耕地耙田,女人們拔秧插秧,天不亮就起床,先是到秧苗田拔秧,然后挑到田邊,幾個婦女一字排開,就開始拉開一場熱熱鬧鬧的插秧比賽。
我母親性子緩,做事刻板,插秧也慢。但她有個特長,她拔的秧苗,洗得最干凈,一根是一根,清爽,捆綁得也恰到好處,不大不小,握在手里不累,因此很多會插秧的女人最喜歡插我母親拔的秧苗。每天出工,就安排我母親專職負責拔秧苗,雖然也很累,但只有我母親有這耐心做這件事,成為大家公認的拔秧能手。
后山地域不大,土地也不肥沃,糧食產量不高,農作物品類少。因為經濟條件差,后山的女人從小就會治家,有從雞腸子里刮油的耐心,也有把一分錢掰作兩半用的智慧。每次青黃不接的季節,母親總是有辦法渡過難關,一是靠上一年秋收時節攢下的干菜,二是靠去地里挖野菜補充營養。我們抓回來的小魚小蝦,母親總有耐心把它們收拾妥當,然后放到鐵鍋里煎熟,再逐一挑出雜質,烘干后密封收藏,可以吃上很多天。母親對于吃的耐心超乎我們的想象,最普通的食材,在母親的手里都能變成精良的美食。
說到后山女人的脾氣,也常有因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吵架罵娘的,就像正月的爆竹,一點就爆。多數是因為爭執某塊菜地的歸屬權,或者因孩子的打鬧而爭吵。都在一個村里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往往吵完架,用不了多久,彼此又會打招呼,又會慢慢地一起閑聊,慢慢地回到日常。
后山雖然偏僻閉塞,但很重視子女讀書學習,大凡家底殷實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女子也不比男人差。論見識、學識,后山也出過像唐群英那樣的一代女杰,追隨孫中山先生鬧革命,站得高,走得遠,看過大世界,見過大世面。
后山女人骨子里天生就是不服輸的,當年鬧革命的時候,青年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曾經到過衡山,也到過后山的白果,給窮苦百姓講述了很多革命道理,其中男女平等的思想,讓后山婦女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白果婦女那年大鬧祠堂,硬生生地把那些大地主、大封建家族的祠堂鬧了個天翻地覆。她們鬧祠堂的偉大事跡還被載入史冊,成為喚醒中國婦女解放的沖鋒號角。
后山女人,總是別有一番滋味。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