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萬達 羅江南
盛夏時節,湖南綠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臺臺科技“含金量”十足的商用冷柜熱銷全國。公司2019年落戶永州經開區,眼下正計劃打造“園中園”。
“‘科技紅娘’為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科技信用貸’為科技企業‘解近渴’。”綠零智能負責人唐滿林介紹,永州大力培育創新土壤,公司發展如魚得水,預計今年產值將突破2億元。
永州將科技創新作為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今年一季度,永州地區生產總值增幅排全省第一位、規模工業增加值增幅排全省第五位。
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科技種子”變“產業森林”
核心引擎,如何點燃?
往高處攀登、向難處攻堅。永州錨定“3×2”現代化產業體系藍圖,加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持續鍛造“新質生產力”。
堅持長期主義,同時保持戰略敏捷——
出臺《永州市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科技創新高地若干措施》,真金白銀幫扶,播撒創新種子。同步制訂《永州市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部署實施“科技+制造業”“科技+農業”“科技+礦業”“科技+文旅”融合發展四大專項行動,重點攻堅稀土新材料、錳礦、新能源鋰電等關鍵技術。連續四年部署永州十大科技創新項目,廣邀英雄“揭榜掛帥”。
逐新向高,創新場活力充沛,關鍵技術不斷突破。截至今年一季度,永州十大項目累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40余項,申請和授權專利112件。寧遠鋰都新材料的“超高安全涂膜材料研發”項目開始批量化生產;藍山“皮具箱包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項目,突破超輕高強生物基復合材料研發關鍵技術。
“科技種子”變“產業森林”。永州省級產業集群及培育對象總數排全省第二;16個產業聯盟集群沖鋒,先進制造業“挑大梁”。創新“大灣區科技創新+江華制造”模式,江華打造“中國電機之城”,聚集電機企業64家,年產值約70億元。
以智能化改造重塑傳統制造業——
江華綠寶石新能源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自動PEDOT含浸聚合一體機,使工人生產效率提升500%;道縣紫金鋰業獨創的“重選+磁選”工藝技術,將鋰礦邊界品位要求降低25%,選礦回收率提升至國內領先的80%;永州匯盛鞋業自研的ERP-MES集成系統構建全流程數字閉環,讓訂單準交率提升至9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15%,運營成本降低12%。
以系統發力競速新興和未來產業新賽道——
永州市中科腦健康與智慧醫療研究院參與研發全球首款可穿戴閥上重復經顱磁刺激設備,推動腦科學成果加速落地;永州市小馬智營科技推出全球首款融合北斗高精定位與生成式AI的智能行泊儀,搶占智能網聯技術制高點。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永州北斗低空經濟研究中心、湖南北斗規模應用協會永州分會相繼落地,加速北斗技術融合應用。
以新技術讓文化業態更有“科技范兒”——
零陵柳宗元文化旅游區打造“智游華夏”AI機器人科普展;雙牌陽明山景區以無人機、智能機器狗為十萬畝高山杜鵑提供智能導覽服務;祁陽浯溪摩崖石刻數字博物館首次實現千年碑刻全維度數字化還原……新場景、新演藝、新玩法,助力永州旅游熱度持續攀升。
“頂格”幫扶,精心培育,創新生態勃發
科創營商環境,如何更優?
領導聯點,設立專班,“頂格”幫扶重點企業解決“急難愁盼”——
實施“一對一”專項指導,累計解決技術攻關、人才引進等關鍵問題32項;建立45家科研服務業企業動態培育庫,組建專班靠前服務……一系列務實舉措,助推永州企業創新投入強度持續提升。2024年,永州科技型企業新增專利授權1200件,同比增長15%。
以精耕細作的耐心,擂響“倍增提質”攻堅戰鼓——
發現、培育、認定、提升……下好“繡花”功夫,永州構建起“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培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助推科技企業“擴面提能”。2024年,永州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8家,累計620家,凈增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1404家;培育智能制造標桿企業121家,完成266家規上工業企業數智化改造。金箭新材料獲批永州首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實現歷史性突破。
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助力“硬科技”企業風雨中長跑——
永州深化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改革,建立“政府風險共擔+金融協同創新+精準供需匹配”服務體系,讓科創企業能貸、會貸,平均融資成本降至3.25%。截至7月8日,永州市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備案總金額排同類市州第二。農發行永州市分行投放6.8億元貸款支持祁陽科創產業園建設,助推12家農業科技企業聚鏈成群,年產出專利技術37項。
科創載體“遍地開花”,科創要素自由奔涌,科技成果加速走向市場
科技創新成果難走出“象牙塔”,如何破題?
永州讓高能級平臺引領科技創新“打頭陣”,讓更多科創人才成為科技成果的“擺渡人”——
以“全球智力”嫁接“永州制造”。走出去,深度融入國家和省級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成功設立木本油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永州分支機構,與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達成重要戰略合作。引進來,建成新田縣吳義強院士、祁陽市柏連陽院士創新團隊工作室;組建中科腦健康與智慧研究院、湖南科技學院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研究中心;吸引外國專家常年駐扎永州。
改革發力,縱深突破,加速創新要素高效流動與載體平臺全域覆蓋——
以系統性制度創新破除成果轉化堵點,2024年,永州獲批3家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錦絡電子獲批首批湖南省高頻磁芯電感研發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科力爾“湖南省微電機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成功立項省級中試基地;備案省級眾創空間6家,新認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依托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縣市工作站,永州科創載體“遍地開花”,科創要素自由奔涌。
牽線又搭橋,串起產學研,變“單兵作戰”為“抱團突圍”——
瞄準產學研對接痛點堵點,永州打造“科創淘寶”,推動供需高效對接。建立“科技部門+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縣市區工作站+創新主體”三級服務網絡、“兩庫一平臺”(企業技術需求庫、高校待轉成果庫和永州市高校企業供需對接平臺),完善永州籍科技專家信息庫,暢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助推科技成果加速走向市場。今年1至6月,永州技術合同成交額187.21億元,同比增長61.86%;吸納高校技術成交額1.09億萬元,同比增長303.26%。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