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下雨走這條路,小孩子經常一身泥巴,騎摩托車也打滑,很不安全。”7月21日,蘇仙區良田鎮扶塘村村民陳小虹搖著頭說,扶塘村通往黃家灣村的1.8公里未硬化的村道,不僅影響孩子們安全上學,更成了壓在村民心頭的一塊石頭。
轉機發生在今年3月,蘇仙區結合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領導干部下沉一線走訪,精準捕捉到了這一民生痛點問題。聯點區委領導現場調度,迅速打通部門壁壘、形成工作合力。區農業農村局立即行動,將該項目作為農業相關項目向上申報;良田鎮政府加強協調,調撥350噸水泥支援建設;村民們也積極響應。多方合力下,工程高效推進,僅用十余天,一條平整的水泥路便蜿蜒在青山之間。如今,孩子們蹦跳著上學的身影,成了路上最溫暖的風景。
幾乎在同一時期,另一場守護村民生命安全的行動在幾公里外的良田鎮大山口村五組展開。原來,聯點干部在村里走訪時發現該組一處山體存在嚴重崩塌隱患,直接威脅著下方兩戶五口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晚上睡覺都提心吊膽,聽見石頭響就心慌,以前石頭滾下來還砸壞過我兒子的車。”村民黃文章回想起當時的境況,仍心有余悸。隱患就是事故,聯點區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帶領區自然資源局專家趕赴現場踏勘,施工隊伍迅速進場,清坡面、砌擋墻、修水渠,日夜奮戰,最終將滑坡隱患治理在萌芽狀態。看著山腳新建成的堅固擋土墻,村民黃文章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開心笑容:“現在落大雨也不怕了,心里踏實得很。”
一條路暢通了孩子們的上學途,一道墻守護了村民的生命線。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的細微變化,正是蘇仙區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緊密聯系群眾、優化辦事流程、破解民生難題的生動體現。據統計,僅上半年,區領導帶隊深入鎮村、企業、項目現場調研走訪就達840余次,摸排問題258個,解決問題138個。全區便民服務熱線受理群眾訴求6359件,已全部辦結,綜合滿意率高達99.15%。
(歐陽詩云)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