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田甜 通訊員 鐘霈寧 甘雪嬌
“陪爬”熱潮還是卷到了岳麓山,近年來,這一新興服務模式,在全國的戶外愛好者及游客群體中迅速躥紅。
7月29日,記者采訪了解到,岳麓山“陪爬”大多由大學生兼職,服務包含為游客帶來專業的登山引導,路線規劃、景點解說以及拍照出片等。
隨著戶外運動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人將登山作為鍛煉與休閑的方式。對于缺乏戶外經驗,或期望擁有更豐富體驗的游客而言,獨自登山可能存在風險與不便,“陪爬”服務順勢而生。
大學生利用周末兼職“陪爬”
“現在做‘陪爬’兼職的基本是和我們一樣的大學生。”在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上大三的王偉告訴記者,當前“陪爬”兼職者一般都集中在大學生群體中。
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上搜索發現,“陪爬”接單帖一般會標注“男大+體育生專業”“女大+心理輔導”等身份標簽,再搭配“包出片”“情緒價值拉滿”“提供景點講解”等個性化詞條,吸引有特定需求的用戶。
“很多游客在爬山時,尤其是獨自旅行的女生,或者對山路不熟悉的人,可能會擔心安全問題。”王偉表示,他之所以選擇從事“陪爬”兼職,主要源于對戶外活動的熱愛,以及期望通過自身努力賺取額外收入的訴求。因此,他決定利用自己體育專業的特長,陪爬服務,既滿足游客需求,又能鍛煉自身的溝通能力與應變能力。王偉表示,在接單時,自己會要求雙方都提供身份證明,保證出行安全。采訪中,女性“陪爬”兼職者大多表示,只接同性別客戶訂單。
“每單500到800不等,因為學校有課程,一般只能周末接單,最好的一個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王偉坦言,開始“陪爬”兼職后,自己會深入了解景點的風景名勝、植被特點、文化內涵等,也會關注攝影賬號學習出片技巧。
結伴而行,輕量化的社交入口
“我在工作中長期承受高壓,精神狀態愈發緊繃,迫切需要找到一種能夠釋放壓力、放松心情的途徑。”來自湖南長沙的楊黎是一名普通的職場女性,工作之余,她喜歡爬岳麓山解壓。偶然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到“陪爬”,懷著好奇的心態嘗試了一下。
“我的‘陪爬’伙伴帶了一壺自制的冰鎮酸梅湯,爬到山頂喝上一口,吹著風聊聊職業焦慮,這種體驗是健身房無法給予的,讓我感覺像是找到了一個情緒的宣泄口。”楊黎坦言,盡管是收費服務,對她而言“陪爬”更像是一種搭子文化。
“像我這種長期宅在家的人,突然去健身房或參加大型社交活動,壓力會很大,但‘陪爬’一對一服務或小團體的模式,門檻更低,又能滿足基本的運動和社交需求。”35歲的自由職業者李女士,已經體驗過幾次“陪爬”服務。李女士認為,“陪爬”不單單是戶外運動“搭子”,也是一種輕量化的社交入口。對于未來“陪爬”服務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李女士滿懷期待,“要是能在更多領域實現細分,比如針對中年群體的‘三高緩解陪爬’,或者結合自然教育,帶領客戶認識動植物,滿足不同群體的深層需求,相信會擁有更多潛能。”
“陪爬”的興起,不僅為出行帶來了更具個性化、貼心的服務體驗,也為大學生等群體開拓了新的兼職選擇。融合了戶外運動、心理疏導以及社交陪伴等多個元素,為現代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減壓方式。與此同時,作為一種新興業態,“陪爬”服務仍面臨著安全監管與信用體系建設的挑戰。未來,如何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同時,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將成為下一步探索的重點。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