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曹茜茜
7月29日,中國民營企業家迎來高光時刻。
在第六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上,100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榮膺“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湖南有4位民營企業家獲表彰,分別是愛爾眼科的陳邦、鳴鳴很忙的晏周、福德電氣的李穩根和佳嘗便飯的王心亮。
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來之不易。自2004年首屆評選以來,該表彰活動始終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風向標。距離上一屆表彰已過去6年,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這份榮譽更顯珍貴,競爭激烈程度也可見一斑。
從“眼科大王”到“零食一哥”:這些湖南企業家不簡單
在獲獎名單中,湖南企業家群體呈現出鮮明的“頂天立地”特質:既有仰望星空的高端制造,也有走向世界的醫療品牌,還有腳踏實地的社區商業。
致力于光明事業的“普惠醫療先鋒”陳邦,自2003年創立愛爾眼科以來,帶領集團成長為全球眼科醫療領域的標桿。集團發起成立愛眼公益基金會,開展“精準脫貧光明行”等一系列慈善光明工程,公益項目覆蓋31個省市區及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公益投入金額約21.35億元。
零食連鎖的“萬店掌門”晏周,用8年時間創造了1.4萬家門店、16億人次年客流量的商業奇跡。他秉持“成為人民的零食品牌”的愿景,以“薄利多銷”服務普通百姓,通過旗下“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兩大品牌,真正把平價零食店開到了老百姓家門口。
電力電子領域的“技術攻堅者”李穩根,以397項專利破解“卡脖子”難題。在擔任桃江千工壩村第一書記時,五年累計捐贈超1000萬元用于教育、抗疫等公益事業。同時,他還發揮自身行業優勢,在湘西、郴州等地區完成127個行政村電網智能化改造。
“煙火守護者”王心亮,自2009年起資助700多名學子,捐贈圖書等物資和現金超221萬元;連續12年宴請1400多名環衛工人,發放物資超50萬元;積極參與抗洪搶險、幫扶助殘等公益活動,捐款捐物達98.1萬元。這位“湖南好人”用最樸素的行動證明,街邊小店也能成為精神文明窗口。
無論是攻克芯片難題的實驗室,還是飄著飯菜香的社區小店,這些湖南企業家的探索,印證著高質量發展絕非千篇一律的標準化模板,而是立足實際、各具特色的創新探索。
時隔6年再表彰,蘊含三重現實意義
這場時隔六年重啟的表彰,不僅僅是對企業家個人的榮譽激勵,更蘊含著“信心、方向、擔當”的深層期待。
穩預期強信心的“定心丸”。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復蘇、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央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表彰舉措,彰顯著黨和國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向市場傳遞出“春天來了”的明確信號。
表彰名單中,宇樹科技的王興興、理想汽車的李想、之江實驗室的王堅、愛爾眼科的陳邦等,深耕人工智能、云計算、高端制造和醫療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均代表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升級中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方面映射著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軌跡,另一方面,對于埋頭苦干的企業家而言,結構升級帶來的希望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機遇。
企業家們充滿信心、干勁十足,隨之而來的將是產業鏈的延伸、就業崗位的增加和經濟毛細血管的持續活躍。
高質量發展的“指南針”。今年受表彰的企業家中,既有愛爾眼科陳邦這樣深耕行業二十余年的“老將”,也有理想汽車李想這種銳意創新的“后浪”;既有走向國際市場的全球化企業,也有扎根縣域經濟的本土品牌。
這些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成功經驗,共同構成了中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法庫”和“案例集”,為其他企業提供可資借鑒的發展路徑。
標桿企業的評選標準,也蘊含著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良苦用心:不以規模論英雄,而以創新定價值。
企業家精神的“新注腳”。入選的企業家們,有的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行業進步,有的通過產業帶動助力鄉村振興,有的通過綠色發展促進生態文明……他們不僅在經濟領域有所建樹,更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堪稱表率。
就拿獲得此次表彰的湖南企業家王心亮來說,他出身貧寒,卻堅定做市井煙火中的“溫情守望者”,在捐資助學、關愛環衛工人、助力抗疫抗洪等方面均留下過自己的足跡。
國家高規格“點贊”,實際上是在引導民營企業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在實現商業價值的同時創造社會價值。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