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曾楚禹 唐璐 攝影 郭立亮 鄒尚奇 剪輯 晏霽昱
從解鎖宇宙最深處奧秘到加速新藥研發進程,從精準測量光波到讓光波更加穩定,量子看似遙不可及,卻又無處不在。
長沙市望城區大澤湖海歸小鎮,全球量子研發中心實驗室內,國產首臺套光腔鎖頻儀正在調試運行,從簽約落戶望城經開區,不到一年便完成核心技術成果落地轉化,創造了量子科研領域令人矚目的“長沙速度”。
7月17日,坐落在長沙市望城區大澤湖海歸小鎮的全球量子研發中心。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鄒尚奇 攝
盛夏時節,記者探訪這家高“研”值機構,近距離感受“看不見、摸不著”的量子世界如何走出實驗室,一步步照進現實。
“研發+中試+轉化”三位一體,3年形成3個以上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產品
走進全球量子研發中心展廳,“看見未來”的量子體驗撲面而來。量子糾纏、量子疊加、量子隧穿……科普展板與互動屏幕遍布其間,科技感與未來感密集交織。
“這里既是展示廳,也是一個小型的量子科普平臺。”全球量子研發中心董事長李丹介紹,他們自主開發的AI量子研發平臺,集成了豐富的量子知識圖譜,已在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第一師范等高校投入使用,為高校師生提供前沿量子科普與教學培訓服務。
位于展廳中心的光腔鎖頻儀被喻為“量子世界的精準尺”,可精確測量激光波長并穩定輸出頻率,是量子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不可或缺的基礎裝備。
“我們自主研發的光學鎖頻腔結構和高精度溫控系統,可實現四束激光同步測量,激光頻率精度達到亞赫茲級。”中心研發人員崔太豪介紹,該產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高端激光器市場空白,價格更是同類進口設備的1/5。光腔鎖頻儀預計年內實現量產。
低溫芯片離子阱,是全球量子研發中心即將實現技術成果轉化的又一“黑科技”。該成果可實現約零下100攝氏度的低溫冷卻,控溫精度約0.001攝氏度,廣泛適用于電網故障診斷、水下目標探測等場景,已成功入圍工業和信息化部新域生產力大賽。
量子探針等重磅產品也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技術人員介紹,量子探針檢測靈敏度可達傳統方案的百倍以上,目前已完成中試測試,即將迎來成果轉化。
“中心采用‘研發+中試+轉化’三位一體模式,按照發展規劃,到2027年,這里將形成3個以上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帶動形成未來產業集群。”李丹說。
構建量子產業生態圈,建設全球量子科技研發樞紐
除了位于大澤湖片區的基地,長沙全球量子研發中心還在創智島布局了研發及中試基地,涵蓋光學平臺搭建、產品測試、軟件開發等多個功能空間。其中,三樓設有VR量子科普體驗區,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學習場景;四樓則為高規格測試車間,用于模擬各種應用環境,提升產品實用性與穩定性。
“中心剛注冊時,‘量子技術’屬于什么類別,連市場監管部門都沒有明確的分類。”李丹說,“望城經開區團隊積極協調、認真研究,才將其歸入信息技術領域,并全流程跟進注冊流程,效率很高。”不僅如此,從辦公空間協調到場地改造施工,從人才落戶政策對接到項目資金支持,園區提供的“保姆式服務”,讓項目團隊切實感受到“企業的事就是政府的事”。
當前,長沙正在加快構建“4433”現代化產業體系,量子科技被列入未來產業的核心方向。政策持續加持下,長沙全球量子研發中心,量子測量產業技術研究院、量子算法實驗室等機構陸續落地,形成從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到場景應用的完整生態鏈。目前,已有12家上下游企業入駐望城經開區,涵蓋精密光學元件、超導材料、冷卻裝置等關鍵領域,本土化配套率已突破60%。
高精尖技術研發離不開高端人才支撐。眼下,長沙全球量子研發中心已聚集一批由博士、博士后組成的頂尖科研團隊,還將與湖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預計每年還會增加10至15名科研人員。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建一個中心,而是建設一個面向全球的量子科技研發樞紐。”李丹說,隨著更多核心產品陸續誕生、更多科研力量不斷匯聚,面向全球、連接未來的量子高地在長沙加速崛起,將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注入新動能、作出新貢獻。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