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仝若楠 通訊員 萬家忻
今年暑假,激烈的外賣大戰(zhàn)讓各大外賣平臺訂單量快速增長。不過,在這一熱鬧景象的背后,食品安全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點開各大外賣平臺,AI技術已悄然滲透,甚至成為部分造假外賣門店的“幫兇”。近日,有不少網(wǎng)友反映,一些外賣商家利用AI合成門店小圖吸引顧客。這些精心炮制出的圖片往往是氛圍感十足的門頭照,或是營造出多人排隊的熱鬧假象。
記者走訪部分門店后發(fā)現(xiàn),這些在外賣平臺上“光鮮亮麗”的店鋪,有些甚至連正規(guī)門頭都沒有。更令人咋舌的是,一些名字標榜“絕無預制菜”的店鋪,店內卻擺放著大量微波爐……
看似高大上實則小作坊,“堂食”“無預制”成空談
記者注意到,不少外賣商家使用的縮略小圖為AI合成,在AI的畫筆下,這些店鋪燈火通明、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乍一看仿佛是生意火爆的實體店鋪,可仔細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濃重的AI合成痕跡。部分門店從宣傳海報到商家直播,再到菜品圖片,處處都是AI的“手筆”,讓人垂涎欲滴。還有商家更是在詳情頁用虛假的門店或廚房照片充數(shù)。
8月1日,在外賣平臺上,膳熹家·拌飯(開福店)的外賣縮略圖是一張用AI生成的暖色調堂食場景:店內外坐滿客人,還標注著“每日現(xiàn)做”的字樣。點進店鋪后,商家又提供了另一張坐滿人的實景照片,并宣稱是“10年堂食老店,食材每日新鮮現(xiàn)做”。在另一外賣平臺,這家店還特意貼有“堂食餐廳”的標簽。
長沙一外賣店帶有堂食標簽,卻沒有桌椅,店內有多個微波爐。萬家忻 攝
然而當記者跟隨地址來到位于湘雅路街道的實體門店,卻發(fā)現(xiàn)其與圖片中人滿為患的場景相差甚遠:門頭簡陋、店內空間狹小,記者目測不到10平方米左右。最關鍵的是,店內沒有提供可堂食的桌椅,貨架上還整齊地擺放著兩排微波爐。
另一家“回家湖南菜·現(xiàn)炒無預制”(蔡鍔北路店)在外賣平臺上也帶有“堂食餐廳”標簽,點進去查看,三張AI生成的宣傳海報映入眼簾,店鋪直播間則是一位AI主播,背景套用了其他門店熱鬧的堂食場景。菜品列表最上方特意配有一張猛火炒菜的圖片,讓消費者產(chǎn)生一種“店鋪是新鮮現(xiàn)炒絕無預制”的錯覺。
記者隨后也找到了其線下店,發(fā)現(xiàn)廚房的確有幾口大鍋,兩位師傅正忙活著。店內僅有的一張小桌子還被放置了各類打包盒與餐具。一位正在打包的店員坦言:“基本上都是點外賣,很少有顧客來堂食。”事后,記者注意到該店鋪在平臺的“后廚直播”僅對準打包臺,根本看不到廚房的內部情況。
長沙一家外賣未上傳商家照片,實體店無門頭。萬家忻 攝
此外,有的店鋪甚至未上傳門頭照。例如,一家“辣三鮮·絕無預制菜(五一店)”實際上僅為一個外賣檔口,現(xiàn)場甚至沒有招牌,僅用一張A4紙寫著店名貼在鐵門上。透過透明簾,記者看到店內擺有不止一臺微波爐,員工將一盒菜的餐蓋打開后放入微波爐加熱。同時,門外騎手們進進出出,一位外賣小哥透露:“來了幾次,除了店員就是騎手,根本沒人堂食,也沒看見廚師,菜都是直接打包好的。”
AI生成外賣圖成產(chǎn)業(yè)鏈,平臺:禁止使用AI門頭照
“點外賣時,看這些門店的圖片精致誘人,滿心期待能收到高品質的美食,根本沒想到這些店是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小作坊’。”市民洪先生無奈地說道。
記者注意到,有第三方服務甚至已瞄準這一商機,一淘寶店鋪“AI工坊”的“AI生成菜品”已售出800份。部分商品名中帶有“外賣裝修”的也可提供虛擬門頭照,例如銀狐廣告設計工作室一款門庭若市的氛圍感照片報價40元。“凱神AI設計”在某社交平臺稱可設計市井風外賣頭像、故事感頭像、爆款場景等吸引顧客下單,圖片制作費50元。
一張由AI生成的外賣店鋪門頭照。
這些圖片又是如何通過平臺審核的呢?“凱神AI設計”告訴記者,由于平臺不能用AI門頭照,所以要多次修改提交,“過審有一定概率,這邊可以幫你改,但不承諾,本身定制的圖要求就高,一改就一個下午,如果收幾百元就可以承諾包過審。”走訪中的一位騎手透露,為了通過審核,有的店鋪會在旁邊另外一個房間拍攝堂食照片“糊弄”過去。
針對商家是否可使用AI圖像,外賣平臺客服均表示,平臺要求商家使用真實有效的門頭照片,禁止使用AI生成的圖片。其中,一家平臺稱,堂食商家需要提供營業(yè)執(zhí)照、堂食門店牌照以及店鋪里面的堂食座位圖,平臺審核后才會標記為堂食門店,“我們的一般是機器審核,可能存在不準確情況,審核多次不通過會進行人工審核。”
律師:平臺未審核或處理虛假信息需承擔相應責任
湖南和大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王友華律師指出,利用AI圖片虛構火爆門店場景與實際經(jīng)營狀況(如小作坊、無門頭)嚴重不符,誤導消費者選擇,侵犯知情權,屬于虛假宣傳。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圖片僅供參考’不能成為免責盾牌,若圖片對交易決策產(chǎn)生實質性影響,商家仍需承擔責任。平臺未審核或處理虛假信息需承擔相應責任。”
王友華律師還表示,標榜“堂食店”卻根本沒有堂食區(qū)域,屬于對服務場所作虛假描述,使消費者誤認為具備現(xiàn)場就餐條件;明示“絕無預制菜”卻實際使用預制菜,屬于對商品品質作虛假陳述。這類店鋪的行為涉嫌虛假宣傳,并可能構成欺詐。“若商家主觀上具有欺騙、誤導消費者故意,并導致消費者基于錯誤認識下單,還可能構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所規(guī)定的欺詐,消費者可要求‘退一賠三’最低 500 元的懲罰性賠償。”
針對消費者遇到此類虛假宣傳的外賣該如何維權,12315熱線客服回應:“每個平臺對于商家要求不同,如果說平臺有要求是不能用 AI 圖,但是店鋪使用了一個虛假的照片,消費者可以向平臺反饋的。”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