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湖南資興遭遇特大暴雨侵襲,多地受災。春節期間,受災群眾過得怎么樣?當地用什么辦法,能在半年之內,讓受災的群眾生活有保障?一起去湖南資興看一看。
春節前,去往州門司鎮的路上,記者看到,處處都是忙著重建的場景。橋梁在重建、護坡在加固、水利在修復。就在忙得熱火朝天的人群中,一位推著小推車健步如飛的大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拖著200多斤的混凝土是一種什么體驗?記者也嘗試了一下。
王大姐說,春節前大伙都在加班加點,就希望快點把水渠修好,春耕就能派上用場。
資興市州門司鎮白筱村村民王政香:以工代賑這個項目,既然政府給了我們這么好的就業機會,我們肯定會把這個事情做好。
以工代賑助力災區煥新顏
王大姐說的“以工代賑”,是指國家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讓受賑濟的人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
在資興的災后重建中,國家安排了近一億元資金,在資興受災鄉鎮投資了47個項目,主要解決災后農村通組道路、農田水利設施和其他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恢復。
資興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曾治平:實施以工代賑項目,讓群眾通過自己的雙手勞動來獲得收入,而不是“等、靠、要”。政府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就是就近創造就業機會,來激發群眾重建家園的內生動力。
王大姐說,受災后最讓她擔憂的是家里的稻田和生姜全部被沖毀,顆粒無收。生活來源出現了問題,災后的生活該怎么辦?
2024年11月,白筱村的“以工代賑”項目開始實施。村委會在村民群里發布消息后,王大姐第一時間就報了名,跟她一起獲得工作機會的有181人。
這次白筱村的“以工代賑”項目,共安排了210萬元資金。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以工代賑”項目要拿出不低于30%的資金,來發放群眾的工資。這意味著村里參與“以工代賑”的群眾一共能拿到60多萬元的務工收入。春節前兩天,在工地上干活的王大姐收到了工資。
春節后,以工代賑項目還會繼續實施,力爭在主汛期前完工。如果王大姐能堅持干到項目結束,她還能拿到上萬元的收入。
受災群眾安置加速
王大姐迎來新生活
湖南資興去年的特大暴雨災害,導致全市12.8萬人受災,房屋倒塌損壞2.3萬多間,當時王大姐家的5間房子也倒塌了。半年過去了,房屋倒塌的群眾會在哪里過年呢?
今年春節,王大姐在縣城兒子買的新房過年。在洪災中,王大姐的兒子胡朝的房子全部被沖毀,根據資興市的災后補償政策,他可以自主選擇購買安置房或者商品房,享受戶主9萬元的基礎補助。此外,還有家庭人口每人2萬元的補助,他們一家三口共補助了15萬元。為了方便兒子讀書,胡朝選擇了購買二手商品房。從受災到搬進新家,總共只有半年時間。
資興市州門司鎮白筱村村民胡朝:中國的速度真的快,州門司鎮還有興寧鎮這么多房子一下子建起來了。
在資興受災最嚴重的鄉鎮,當地政府僅用半年就完成了第一批安置房的選址和建設。
郴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曾文韜:這個地的位置靠東江湖景區只有1.6公里,當時我們選址的時候,為了見效快,就優先推薦這塊地作為安置受災群眾的優選地。
春節前,首批搬入新家的受災群眾有1100多戶。
記者采訪期間,正趕上州門司鎮在規劃春節后的耕地恢復安排。王大姐家受損的耕地,當地政府補貼了5900元。春節后,這片農田就會恢復。
資興市州門司鎮白筱村村民王政香:這土鴨漂亮吧,再搞個大型的養殖場,雞鴨鵝全部養起。加油!
責編:蘭宇琪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