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山東衛視《超級語文課》第四季總決賽圓滿落幕。來自湖南師大附中雨花學校的語文教師楊杰憑借其獨創的“跨界融合”教學理念與“詩意哲學”課堂實踐,從全國眾多參賽選手當中脫穎而出,斬獲初中組冠軍與全國亞軍,成為本季節目最大黑馬之一。這位自稱“無職稱,無頭銜,無名校光環”的“三無教師”,以創新無畏的精神與深耕不輟的堅持,為全國觀眾呈現了一堂堂兼具深度與活力的語文課,展現了新時代語文教育的無限可能。
教學創新:跨界融合,打破學科壁壘
楊杰的課堂以“跨界融合”為核心,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邊界。在總決賽“最難一課”環節,他選取卞之琳的《斷章》作為授課篇目,通過“主客流轉”的哲學游戲,引導學生抽取“黃藍意象卡”集體創作詩句,將詩歌的朦朧多義性與生活哲學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對“看與被看”的辯證思考。
而在此前的“拿手一課”賽段,楊杰于《詩經·蒹葭》教學中引入數學、物理、地理、生物學等多學科理念,將“伊人”這一抽象意象可視化,用理性思維詮釋文學感性,被課評員譽為“多維度認知的典范”。
在第三賽段“極限一課”的即興挑戰中,面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楊杰巧借“距離”一線串珠,設計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實驗,讓學生體會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意溫情,讓千年送別詩煥發現代溫度,生動踐行了“讓語文扎根現實”的教學理念。
教育理念:技術賦能,激活學生思維
作為節目與希沃AI技術深度合作的標桿教師,楊杰充分展現了數字化教育的革新力量。在《西游記》“四探魔王”精讀課中,他利用希沃“一鍵生成課件”功能快速整合素材,結合動畫特效構建沉浸式場景,課堂活躍度顯著提升,學生互動率達90%以上。總決賽前夕,他更以“生成式課堂”挑戰幾無示范課例的經典文本《斷章》,探尋教學設計的極限,最終以兼具文學性與思辨性的課程征服評委和在場學生。
楊杰始終秉持“以學生為本,讓思維進階”的教育理念。無論是跨學科解構經典,還是挖掘古典文本中的現代意義,他都將知識傳遞過程轉化為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在《超級語文課》第二輪“非常一課”賽段中,他與上季冠軍馬玉煒組隊,以《西游記》反派家族為切入點,揭示牛魔王社交圈暗藏的荒誕真相,引導學生思考人生選擇的意義。總決賽中,他通過互動創作實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斷章》一詩中“主客流轉”的特點,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思考者”,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精神交往的無限空間。
實踐探索:科創體系,彰顯團隊力量
縱觀楊杰在《超級語文課》的參賽經歷,不難發現,“跨界”“創新”“技術”構成了其課程的主旋律,這與湖南師大附中雨花學校所堅持的科學教育實踐探索密切相關。學校以正高級科學教師為核心,建立科創中心,匯聚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教師,緊緊依托湖南師大附中集團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有利平臺,建立跨學段、跨學科合作機制與課程體系。
近年來,各科教師通力合作,科學教育實踐結出了累累碩果。學校獲評國家級創新創造教育先進集體、家校社共育數字化行動共同體、湖南省第一屆青少年人工智能編程挑戰賽優秀組織單位、長沙市科技創新特色學校、雨花區第四批智慧校園示范校、中小學科學教育資源協作體成員單位等集體榮譽。楊杰在《超級語文課》節目中的創新嘗試,無不體現著學校學科貫通的團隊力量與科創體系的深遠影響。
培養平臺:青藍工程,助推教師成長
回顧整個參賽過程,楊杰的晉級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非常一課”與“極限一課”賽段,他經歷了“半夜敲門求教同行”“連續熬夜備課”所帶來的巨大壓力,甚至一度“瀕臨崩潰”。每當楊杰在比賽過程中遇到構課難題,其教學導師張海波老師及全校語文教研組成員均為其出謀劃策,保駕護航,而這得益于學校的“青藍工程”建設。
近年來,學校通過“青藍工程”,組建“雨潤東山,攜手攀登”青年教師成長營,為教師提供三年階梯式培養計劃,涵蓋師德師風、教學策略、班級管理、信息技術等模塊,輔以考編技能訓練。學校為每位入職的青年教師安排資深骨干教師作為教學導師,定期設立考核目標,動態掌握師徒結對情況,建立教師成長路徑,促進教師隊伍優化,以完成“一年成優秀,三年成骨干,五年成名師”的目標。最終,在“青藍工程”的助力下,楊杰憑借對教學細節的極致追求,征服了在場評委與學生,他的每一次課堂均成為晉級之路上各賽段的標桿案例。
進步渠道:集團辦學,實現資源協同
楊杰在《超級語文課》舞臺上的優異表現,離不開他數年來扎根教育教學一線,鉆研構課藝術的積累與磨礪。在2023年冬天,楊杰作為湖南師大附中雨花學校的教師代表,到湖南師大附中本部全程參與了全集團拔尖創新人才早培計劃,以早培教練身份對小升初學生進行培訓與考察。學校與湖南師大附中教育集團合作辦學以來,穩步推動集團校際之間的資源協同與交流互動。迄今,學校以推送語文、數學、英語、地理等多個科目的教師赴附中集團本部參與深度學習與培訓,學習成果豐碩,培訓效果斐然。楊杰就是集團辦學以來人力資源交流學習中的一員,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交流中,楊杰不斷精進個人業務,提升教學能力,逐步成長為一名極具創新意識與改革精神的語文構課專家。
結語:教育生態的共生共榮
楊杰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個人創新力、學校培養機制與集團資源協同的必然結果。湖南師大附中雨花學校以青年教師成長營為基石,以集團化辦學為翅膀,以創新為槳,以團隊為帆,構建了“教師成長—課程創新—人才貫通”的生態鏈,為新時代教育轉型提供了鮮活樣本。未來,這種“創新無畏,深耕不輟”的精神,將持續推動教育向更廣闊的未來邁進。
責編:洪曉懿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