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湘陰縣青山島水域,國網湘陰縣供電公司長侖供電所進行“水上巡線”。通訊員供圖)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孟姣燕 通訊員 楊小麗 李奕佳
7月29日,晨曦微露,南洞庭湖波光粼粼。一艘電力巡視船劃破平靜的水面,向著湖心的青山島駛去。
船頭,國網湘陰縣供電公司長侖供電所生產副所長李勇和他的4名同事,掃視著湖岸線——新一天的“水上巡線”又開始了。
青山島,南洞庭的自然孤島,湘陰最后通電的村莊。300多名村民在島上生產生活用電,維系在一條穿越浩渺洞庭的“電力生命線”——10千伏長青線上。218基桿塔立在湖中,是連接孤島與外部世界的“電力橋梁”。
眼下是汛期,部分桿塔隱沒于水下,巡線員們頂著烈日,舉起高倍望遠鏡,在水天一色中仔細搜尋蛛絲馬跡。
“有情況!”船行至青山島水域附近,經驗豐富的李勇心頭一緊。望遠鏡里,124號桿塔的牽拉繩索似乎有些異樣。他果斷決定:“靠岸!”船只迅速調頭。靠近一看,4條固定桿塔的繩索果然出現松動,在風浪侵蝕下岌岌可危。李勇和同事們跳上岸,麻利地取出工具,迅速對繩索進行加固。一場潛在的風險被悄然化解。
“普通線路一個季度巡視一次,但青山島特殊,我們每月必來,高溫高負荷時更要加大頻率。”李勇抹了一把汗:“島上鄉親就指著這條線,必須確保萬無一失。”隱患排除,船只繼續向著島的方向前行。盡管只剩20分鐘航程,大家卻不敢松懈,目光始終緊鎖著岸邊的線路。
船剛靠上青山島簡陋的碼頭,李勇便帶著工具包直奔居民集中的臺區和變壓器。
島上消息傳得快——“電駱駝”來了!年過六旬的劉冬梅端著茶杯等在門前。
“歇下氣,喝碗姜鹽芝麻豆子茶!”她一把拉過李勇,將茶杯塞到他手中。“你們太辛苦了,這么大老遠來。島上都是老人,用電有事,一個電話你們就會來。”
島民與“電駱駝”的聯絡,始于1996年青山島第一次點亮電燈。隨著生活改善,用電需求猛增,曾經的兩臺變壓器顯得力不從心。近年來,供電公司持續投入,島上變壓器已增至9臺。更貼心的是,每家每戶的電表箱上都清晰張貼著臺區負責人的名字和電話,承諾故障24小時內修復。如今,“電駱駝”們還添了新幫手——紅外無人機不時飛到孤島上空,對線路進行更全面、高效率的科技巡檢,人工巡線的壓力減輕了,守護光明的“眼睛”卻變得更加銳利。
“島再小,人再少,燈不能滅。”夕陽西下,完成一天巡線任務的李勇站在船尾,回望青山島上漸次亮起的燈火。他說:“守住這‘最后一公里’,是我們最有成就感的時刻。”晚霞映紅了洞庭湖水面,也映照著這群“電駱駝”歸航的身影。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