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智慧 谷思叡
6月26日清晨,“仁義小吃店”蒸騰的熱氣連續3天氤氳在民歌廣場。這家有著20年經營歷史的店鋪,在洪水退去短短4天后,便重新開門迎客。
在“6·18”特大暴雨下,澧水河突破歷史最高水位,桑植縣澧源鎮黨員干部以“早半拍、快一步、多一分”的工作理念,與時間賽跑,與洪水搏斗,創造了全鎮“零傷亡、快恢復”的“澧源速度”。
早半拍:預警跑贏洪水
“澧水水位即將突破警戒線!”6月19日凌晨3時5分,澧源鎮應急事務中心主任鐘高意的手機響起。正是這個深夜來電,拉響了澧源鎮抗洪搶險的警報。
此刻,位于桑植縣城主城區的澧源鎮暴雨如注,澧水奔騰。到6月19日上午8時,澧水水位飆升至261米,創下歷史新高。
翻開鐘高意的通話記錄,8小時內就接打了39個應急電話,手機全程靠充電寶供電。
隨即,澧源鎮啟動“叫應—提醒”雙線預警機制——凌晨4時不到,全鎮130名干部迅速集結到位;5個專項工作組協助消防救援隊攜帶20臺大功率抽水泵奔赴低洼社區;28個黨員包戶小組全面投入巡查、轉移、勸導工作。
“好在你們來的及時,不然我們還在睡夢中。”此次受災較重的科賽廣場附近的小區業主劉玉婷連連感慨。她說,在社區干部的預警和督促下,大家紛紛提前撤離。
于是,在受災最為嚴重的和平路商業區,500余家商戶在洪水漫過膝蓋前就完成了物資轉移;民歌廣場提前構筑的1.2米高防洪子堤,為周邊群眾搶得了寶貴的轉移時間;汪家坪社區老年活動中心改造成的臨時安置點,早已備好300人份的生活物資……
而這一切,源自澧源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預見式響應”的工作理念。
“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絕不能因災死亡一人!”早在6月18日的防汛會商會上,澧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文科用拳頭重重敲擊桌面,向全體干部發出戰斗號令。
隨后,一套周密細致的防汛預案快速鋪開:3座小二型水庫緊急騰空15萬立方米庫容;49個山塘安排專人24小時輪班值守;3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實時監測預警。
事實證明,在歷史性洪峰過境前,澧源鎮這套“黨建+防汛”的工作機制,為百姓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
快一步:用生命守護生命
6月19日凌晨,特大暴雨持續肆虐。澧源鎮汛情全線告急,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大救援就此展開。
“必須用生命守護生命。”在八斗溪一家便利店屋檐下,澧源鎮黨委書記蔡娜正在一張沾滿泥水的手繪“防汛作戰圖”前指揮調度,再三強調生命至上。這張看似簡陋的地圖上,用紅筆醒目地圈出了9個重點防汛區域,精確調配著300余人的救援力量。例如,橙色標識的消防突擊隊、藍色標注的民兵搶險隊等。
也正是這支救援隊伍,在隨后的3小時內,成功轉移安置群眾2.7萬人,每一分鐘都在創造著生命的奇跡。
6月19日當天正值中考,部分考生被暴漲的洪水阻斷了通往考場的道路。
怎么辦?
“考生一個都不能耽誤!”期間,黨員干部和消防救援人員不顧個人安危,駕駛皮劃艇在湍急的水流中開辟出“中考綠色通道”。經過連續6個小時的奮戰,成功轉移受困群眾230人,其中12名中考生全部準時抵達考場。
在文昌街商業區,不斷上漲的洪水威脅著沿街商鋪。危難時刻,11名年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挺身而出,在齊腰深的洪水中組成人墻,用肩膀扛、用后背馱,硬是將老百姓手中的“錢袋子”轉移到安全地帶。
與此同時,全鎮20個村(社區)的黨員干部帶頭組建巡邏隊,24小時堅守在防汛最前線。僅6月19日當天,累計勸離水邊逗留群眾100余人次,巡查重點區域56處,設置警戒線38條。
“我們必須要對人民群眾負責。”蔡娜說,在這生死攸關的考驗面前,澧源鎮的黨員干部用血肉之軀,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莊嚴承諾。
多一分:重回煙火氣的信心
洪水退后的6月19日晚上7時30分,當第一批清淤作業車駛入八斗溪時,沿街商戶紛紛自發協助鎮政府開展清淤工作。
放眼整個澧源鎮,所有黨員干部全部投入災后重建工作中來。
475名鎮村干部帶領62臺大型工程機械,采取“24小時連軸轉”的作業方式,僅用24小時就完成了21公里主要街道的清淤工作,累計轉運淤泥垃圾5070噸。
在和平路經營超市的李美華親歷了令人驚嘆的“澧源速度”——洪水退去后,鎮政府協調各方救援力量,助其店鋪垃圾清理和清淤,還優先為其提供救援物資;清淤完成后,社區人員上門指導防疫消殺工作等。
“現在不是計算損失的時候,而是搶抓時間恢復生產的關鍵時刻!”負責災后重建的鎮政府工作人員聲音沙啞卻堅定。為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全鎮設立了3個標準化臨時救助點,調配價值20.8萬元的社會捐贈物資,包括200件方便面、2400件礦泉水、100件八寶粥、650床棉被、650床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及時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
同時,鎮里組織219名農業技術骨干,對全鎮1.4萬畝受災農作物開展“一對一”技術指導,幫助1295家受損商鋪恢復營業,復工率達到90%。
為確保災情統計準確無誤,全鎮20個村(社區)的219名工作人員開展拉網式排查,為科學決策提供翔實依據。鎮政府成立3個災后恢復專項工作組、下設17個小分隊,黨員干部帶頭深入5個重點受災社區,協助鎮衛生院、十一中學、一小等10余家單位、30余處重點場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嚴格做好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桑植縣組織50個縣直單位1096名干部職工社區報到,共同參與轉移和清淤,且每個包保點都派有政府干部和社區干部參與和統籌協調,進一步提升復工復產的進度。
如今,煙火氣重回。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在校園回蕩,即將復工復產的文昌街社區阿超餐館的老板格外欣慰,“看到這么多黨員干部不顧疲憊地幫助我們,我們對重建家園充滿信心!”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