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7月19日晚,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樂《長島頌歌》在長沙音樂廳首演。該作品由湖南省湘劇院一級作曲柳俊、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長遠、青年作曲家臧婷共同創作完成,并入選文旅部2024—2025年度“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作品以湖湘文化為核心,通過《汩》《赤血》《麓山黌》《窯·韻》《楚伶》《長島頌歌》6個樂章展現湖湘文化的歷史文脈以及湖湘人民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的精神。本場音樂會由湖南省文旅廳主辦,湖南省湘劇院承辦,湖湘民族樂團演奏,特邀著名指揮家彭家鵬擔任指揮,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精彩演繹。
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樂《長島頌歌》現場。湖南省湘劇院供圖
第一樂章《汩》,在輕柔的弦樂聲中鋪展開來,伴隨著碰鈴的點綴,營造出江水起伏蕩漾、波光粼粼的意境。隨后,長沙市芙蓉區育英第二小學雅園合唱團童聲合唱《月亮粑粑》,歌頌湘江母親河,也揭開了千年湖湘文化的序幕。竹笛、二胡依次奏出音樂主題。作曲家將《月亮粑粑》的主題旋律融入作品,在速度、節奏、和聲方面通過變奏的手法推動音樂的發展,層層遞進。混聲合唱的加入,以人聲的形式反復強調音樂主題,突出了作品的“頌歌”性質,也塑造出宏大的史詩性場面。
第二樂章《赤血》以慷慨激昂的情緒沸騰了整個音樂廳。打擊樂以沉重的鼓點瞬間將觀眾帶入動蕩不安的年代。激蕩的弦樂和鼓角爭鳴的打擊樂相互呼應,奏出了三湘兒女救國圖存的熱血豪情,奏出了戰場上英勇殺敵的鐵骨錚錚。
第三樂章《麓山黌》賦予管弦書香氣息。作曲家從岳麓書院的千年文脈中汲取力量,以巧妙的構思和豐富多元的樂器音色刻畫千年書院的治學擔當。古琴獨奏,意境悠遠,訴說著岳麓書院的千年文脈;傳統樂器簫,奏出岳麓書院的文人氣息;竹笛旋律,聲聲入耳、清脆嘹亮,“惟楚有材”的誦詠聲回蕩在整個音樂廳。在樂隊中,不同樂器被賦予不同的角色,以各自的聲音特色奏出岳麓書院的千年文明。
第四樂章《窯·韻》具有獨特的西域風情。一組特制的銅官窯瓷器化身樂器,以清脆、空靈的聲音揭開了銅官窯的神秘面紗。緊接著,西域風情的音樂旋律依次由竹笛、琵琶、揚琴、中阮獨奏,表達銅官窯瓷器通過絲綢之路的方向走向世界各地的意蘊。銅官窯瓷器與弦樂、打擊樂的配合中,聲音異常獨特,像銅官窯瓷器經過窯火燒制后的開片聲,也像是絲綢之路上的陣陣駝鈴聲指引前進的方向。這部作品亮點紛呈。與樂隊融合的銅官窯瓷器,體現出非遺與現代作曲的巧妙融合,也體現出作曲家對于新的樂器聲音的探索與追求;《窯·韻》的獨特風格不僅體現出作曲家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掌握和靈活運用,更體現出湖湘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與多樣性。
第五樂章《楚伶》,如泣如訴,感人至深。作曲家從中國傳統音樂楚調中獲取靈感,將楚調中暗藏的人文風骨和江湖故事通過琵琶與樂隊的合作呈現出來。隨著音樂的逐漸發展,賈誼的孤窗、杜甫的扁舟、湘妃的悲情都得到很好的詮釋。琵琶演奏家吳玉霞的演繹推動了作品情感的表達,從珠圓玉潤的慢速彈挑,到中段的快速輪指,奏出了湘妃竹泣般的悲婉。
作為音樂會的主題樂章,第六樂章《長島頌歌》通過混聲合唱與樂隊的配合,塑造宏大場面。作品開始以定音鼓、大鼓奏出的驚雷意境,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驚雷之問。通過音樂的層層發展,這個問題得到解答?;炻暫铣募尤?,以不帶歌詞的旋律呈現,與樂隊之間的配合相輔相成,時而問答、時而對話、時而交融共鳴。橘子洲頭“百舸爭流”的豪邁與湘江波瀾壯闊的氣勢,像兩股巨浪轟然交匯,點燃在場觀眾的熱情。最終,問題得到解答:“以浪,以血,以紅日初升的磅礴,以繼往開來的氣魄!”
正如作曲家劉長遠說:“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凸現湖湘文化既有經世致用的剛勁,又有親潤人心的柔軟。這剛柔并濟的生命是最動人的地方?!睆摹躲椤返慕峦{到《赤血》的刀光鼓角,從《麓山黌》的瑯瑯書聲到《窯·韻》的絲路駝鈴,再到《楚伶》淚染湘竹、《長島頌歌》揮斥方遒,《長島頌歌》將“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化作奔騰的音符,滲透到觀眾的心靈。
責編:劉暢暢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