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田甜 通訊員 張孟雪 鐘霈寧
7月30日,邵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工作室內,25歲的夏富磊全神貫注地調整著一頂流光溢彩的七彩鳳冠。纏繞其上的真絲細密如發,閃爍著夢幻般的光澤。這頂小巧精致的鳳冠用超過五十萬圈的真絲纏繞,耗費半月時間打造。
夏富磊3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癥,身體上的不便,沒有影響他對夢想的追求,憑借雙手和堅韌的心志投入手工纏花技藝中。
計算機專業的他“邂逅”纏花技藝
夏富磊與纏花結緣于大學時代,當時學習計算機專業的他,一次偶然的機會加入手工藝協會,便被這門以真絲纏繞塑造立體飾物的古老技藝深深吸引。畢業后,他選擇留校,全身心投入纏花記憶的創新表達。
鳳冠的靈感,源自中式婚禮中寓意深遠的鳳凰圖騰。“我想用現代人能共鳴的視覺語言,重新詮釋這份沉淀千年的傳統之美。”夏富磊向記者講述了創作初衷。
“七彩絲線的運用是最大挑戰,配色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重要前提。”夏富磊坦言,“既要精準模擬鳳凰尾羽天然的絢麗多彩和微妙漸變,又要確保整體效果和諧統一、符合現代簡約時尚的審美,而非傳統印象中的堆砌富麗。”經過無數次試驗和推翻重來,他在華貴與清新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點,讓七彩絲線交織出的鳳凰羽翼,既絢爛奪目又渾然一體,煥發出靈動的生命力。
絲線為筆,在纏繞中重新書寫自我
“制作鳳冠,每天需用8小時來纏繞絲線,真絲的光澤和細膩無可替代。”夏富磊表示,“只有它,才能讓鳳凰的羽毛活起來,有一種呼之欲出的鮮活。”
對于3歲時患小兒麻痹癥造成腿疾的夏富磊而言,長時間保持坐姿進行精細操作,不僅是對技藝的考驗,更是對身體耐力的巨大挑戰。腿疾限制了他選擇很多職業的可能,也讓他在方寸之間的指尖世界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
夏富磊坦言,鳳冠不僅是一件作品,更是他憑借雙手養活自己、實現個人價值的證明。每一根絲線的纏繞,都承載著對抗命運的韌性,絲線在他手中,既是柔軟的素材,也是堅硬的鎧甲。
責編:洪曉懿
一審:印奕帆
二審:盧小偉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