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永亮
一道玻璃門,隔開高溫與涼爽。
8月5日11時,株洲市河西黃河南路,室外體感溫度38℃。
推開這道玻璃門前,環衛工王師傅已在人行道上清掃半小時。烈日炙烤下,他一身汗水,又熱又渴。
門推開,一股涼意撲面而來,頓感舒適。他走到飲水機前,接下一大杯水,咕咚咕咚喝個痛快。
這個屋子,門上掛著“建寧驛站”牌子,是2020年前后株洲新建的一批高標準公廁,曾作為典型獲全國推廣。兩年前,株洲市總工會在這里加掛“工會驛站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之家”牌子,以解決快遞小哥、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群體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
驛站主要分為兩個區,進門左邊為如廁區,右邊為休息區。休息區20余個平方米,擺了1條長椅和3套一體的座椅,飲水機、冰箱、微波爐、醫藥箱等設備設施一應俱全。
高溫酷暑,驛站內有8人在休息,除了環衛工王師傅外,還有快遞小哥、路邊停車收費員、網約車司機等。
驛站潔凈。記者好奇地打開冰箱,里面有一個塑料飯盒。負責驛站保潔的大姐說,時常有在周邊工作的環衛工、路邊停車收費員將中飯存在這里,到點再過來用微波爐加熱、就餐。
快遞小哥張誠說,他手機上安裝“諸事達”App,點擊進入“城市地圖”,屏幕上就會彈出一張電子地圖,標注了城區所有“工會驛站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之家”。有需要,他會選擇就近的驛站落腳。
“不但能上廁所,還解決了補水、充電、休息等問題。對我們這些每天在大街小巷穿梭的人而言,太友好了。”網約車司機鄭先生說。
近兩年,株洲整合資源、科學布點,在全市建成并開放1112家“工會驛站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之家”,借助網絡平臺“諸事達”App,為勞動者提供就近指引服務。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