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6日訊(全媒體記者 雷鴻濤 通訊員 田毅誠 胡競平)曾在益陽市某工程項目粉刷外墻的農民工歐某良等5人,在完工后被拖欠工資26.54萬元。前不久,工友將欠薪情況反映到職能部門。“所有工資一分不少拿到了手,我們都很滿意。”近日,歐某良對回訪的益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說。
益陽人社部門打造“益薪無憂”名片,形成“預防—治理—懲戒”全鏈條治理欠薪機制,全市根治欠薪工作連續5年被省政府評為A級。今年以來,該市已為1954余名勞動者追索欠薪1452.52萬元。
“益薪無憂”,預防為先。該市梳理形成22項整治欠薪部門責任清單,33項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責任清單。在工程項目建設領域,全面推行農民工實名制、工資專用賬戶制、總包代發制、工資保證金制、維權信息公示制、工程款支付擔保制和應急周轉金“6制1金”管理。創新施行“三員監管”,對全市146個在建工程項目均配備勞動監察員、行業監督員、勞資專員。如今,項目用工行為更加規范,勞動合同簽訂率、工資專用賬戶開戶率均達100%。
“我們對欠薪問題線索,實行‘交辦—執行—反饋—銷號’閉環管理。”益陽市人社局局長肖鳳南介紹,益陽探索跨部門聯動、跨區域協同治理欠薪難題,全市一體聯動,有效破解“異地維權難”問題。該市常態化開展“利劍護蕾·整治欠薪”等專項行動,去年冬季行動中,市領導約談17個欠薪重點項目負責人,整改問題31個,工資清償1000余萬元。
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案件,該市公安機關提前介入,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緊密銜接。同時,將欠薪企業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名單,限制其招投標、融資、高消費等行為,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格局。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